TXT下书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大明总裁》

TXT下书小说网(txtdown.cc)

首页 >> 大明总裁 () >> 第八十二章 还乡团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txtdown.cc/236948/

第八十二章 还乡团(1/2)

与崇祯达成《天津条约》之后,李自成频频从各地调兵北上抗清,四川也不例外,因此四川所留的兵力就显得捉襟见肘。大顺军一万五千驻守保宁,马珂自引一万军兵驻守绵州。

当然,马珂驻守的绵州城防坚固,绝不是轻易可以攻下的。

“摇黄十三家”对付大明官军有一套,若是官军大军来剿,则凭借山高道险,据险自守。官军大军一走,则又立即攻占守备薄弱的州县。如此一来,官军不但劳而无功,反被“摇黄十三家”这种伎俩消耗兵饷与兵员,结果越剿越让“摇黄十三家”坐大,而官军则视川东北山区为畏途。论作战能力,这帮匪贼连官军也打不过,更不用说对付撵着官军跑的李自成部队了。只是马珂对于和“摇黄十三家”在山地作战也颇是忌惮,在占据了摇黄十三家部分地盘后,却也不为已甚,任凭“摇黄十三家”继续在剩下的地盘肆虐。

袁韬和武大定领教过马珂的厉害,自然是畏缩不前,不过秦知勇也并不要求他们贸然强攻绵州,“摇黄十三家”惯用的骚扰战术就很不错,大可以此对付马珂。秦知勇更是把这些战术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愣是搬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将“土暴子”“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的游击战术进行了升华。

袁韬和武大定一看这位秦大人真是一个知心人啊,什么时候大明的官员开始爱惜起投降的匪贼了!这两个家伙自然不知道,秦知勇所带的一百锦衣卫是受过游击战术培训的专业人士,大明的皇上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亲自给这些锦衣卫授课,把“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指导原则传授给了这支锦衣卫队伍。

崇祯原本担心在这个时代无缘用上游击战术,但是很快,他就发现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四川这里早就在运用游击战术了,只不过“土暴子”们朴素的游击战术太过粗糙,于是,崇祯决定培养一帮门生,目的便是改造和提高这帮“土暴子”。当然,锦衣卫监军们除了带来系统的游击战术外,也带来了严明的纪律条例。不能不说的是,这所谓“严明”的纪律条例,只不过是在烧杀**方面有点严明而已,什么“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土暴子”们可没那个觉悟,那就免提了。

既然抱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指导思想,玩的是十六字真诀的游击战术,袁韬和武大定的队伍理所当然地并不强攻绵州,而是采用蚕食战术,一点一点地蚕食绵州周围马珂的地盘,袭击和阻扰绵州和保宁之间的交通。这一番蚕食和骚扰让马珂很是头痛,若是派出小队人马驻守外围,往往就被“土暴子”连锅端了,若是大队人马出击,“土暴子”则闻风而逃,跑得不见踪影。

十月份一个月下来,绵州周围被蚕食得七七八八,只剩下几个重要的据点还在马珂手中,从保宁运来的粮草也中途被劫,更要命的是,一批从保宁运来增强绵州防守的手雷也落到了“土暴子”的手中。

十一月份,又传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让马珂感觉到雪上加霜。不知道怎么的突然冒出了一伙一伙打着“xx乡还乡团”、“xx镇还乡团”的武装来,“摇黄十三家”抢了地盘。转手就卖给挂着当地牌号的还乡团。而这帮还乡团的队伍还不好欺负,人家也请了一些游兵散勇,又不知从哪里弄来一些火器,竟然公然对抗大顺的清剿。

说起来这些“还乡团”也是秦知勇秉承崇祯意旨的结果。保宁和绵州被战乱波及之后,就有很多乡绅土豪跑到了成都,这些人当然是指望官军剿灭贼寇再安全还乡。但是成都守卫战取得胜利之后,不知道怎么就开始流行起“还乡团”来,凡是绵州跑到成都避难的土豪缙绅,只要出钱,就有人代为组建“还乡团”,替你把地盘夺回来而且守住。

所谓“还乡团”,当然是当地乡绅土豪组建当地的“还乡团”,不过,如果某个地方一个月还没有人来组建“还乡团”,那对不起,哪怕是外乡人,只要对这个地盘有兴趣,又舍得出钱,出现“鸠占鹊巢”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其实就算不出钱,出个名义,声明日后补足钱款,照样可以组建自己名义下的“还乡团”。只不过,这些还乡团都不隶属名义上的主人指挥,而是另有其人,指挥者当然是出自锦衣卫。崇祯对于情治方面的投入可一点都不吝啬,四川这里,第一批锦衣卫到达之后,马上又加派了200锦衣卫前来,准备将游击战的戏码做足做透。

值得一提的是,“还乡团”的兵员,竟然有一半是重庆被张献忠砍了右手的原明军士兵,这些人流落成都,苦无生计,难得温饱,其状可谓惨不忍睹。这些残废军人,却在锦衣卫的训练下,又变成了一个合格的“还乡团”士兵。这些人原本皆是身强体壮,砍了右手,固然不能握刀提枪,但是不妨碍使用手雷。于是,这些只是伤残了右手的老兵,大多数都成了掷雷兵,右手缚上一支带铁钩的戟状兵器,既可以用来应付近敌搏杀,也是用以拔掉手雷的拉环。伤残者也有一些将佐,则是配上了手枪。这么一来,光是“左手兵”就有八千之数,再加上杨展的兵牟和临时征集的青壮,竟然拉出了一万五千人的“还乡团”队伍,虽然打的“还乡团”旗号各式各样,只有一只手的“左手兵”战力也是大打折扣,但若是蜂拥而上,也够马珂喝一壶的。

四川的粮草紧张,

状态提示: 第八十二章 还乡团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