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生于1871》

TXT下书小说网(txtdown.cc)

首页 >> 生于1871 () >> 第五十二章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txtdown.cc/240155/

第五十二章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2/3)

,也同时提出了三点要求。

第一,黑旗军——尤其是滇军——目前的战斗力对比法国人还相差很多,必须要先进行训练,才能重返战场!至于时间么,暂定半年吧。

第二,为了练好兵,朝廷必须确保黑旗军的弹药供给。黑旗军的枪支主要来源有二,一是朝廷供给,分为两批,第一批两千杆,第二批一千五百杆,都是美国雷鸣登后膛枪;二是战场缴获,几次和法国人交战,黑旗军多少都有些战场缴获,其中包括陆军使用的格拉斯单发步枪和海军使用的m1878式连发步枪两种,总量大约也是三千杆。另外还有几具格林炮。

雷鸣登步枪使用的是10口径子弹,而法军步枪和格林机枪使用的都是11口径金属壳弹子弹,这两种口径的弹药必须要清廷给大量提供。

至于滇军,装备的枪械五花八门,刘少卿管不了,也懒得管。总之凡是使用统一口径的滇军可以和黑旗军一起优先训练,其他的,那就看什么时候有但要什么时候再说吧。

第三,也是老大难。那就是火炮和操作火炮的炮术教师,必须尽快找来!

后面两项岑毓英都代表朝廷同意了,但是只有第一项岑毓英不同意。半年的时间太长了,有这半年,法国人恐怕都打到云南了!

总之最后两人一阵扯皮,终于将时间缩短到三个月。最迟到四月份,黑旗军全军出动,带领滇军一同反攻山西、河内。

不过刘少卿又给这个约定加了一个前提,那就是必须在满足第二、第三项的基础上。否则想让黑旗军拿人命去填,没门!

“啪~”

光绪皇帝将手中的一份折子摔在了几位军机大臣的面前,面色阴沉的道:“看看吧!”

早有太监上前将地上的折子捡起,奕连忙上前接过,快速浏览起来。

三月份,一路风尘仆仆的唐景崧大人回到了北京。一进京,唐大人就将早已拟好的折子呈上光绪帝,将山西之战的前因后果原原本本的跟小皇帝讲了一遍。

得知山西陷落真相的光绪大怒,立即召集军机大臣们觐见,于是,便出现了上面一幕。

奕面无表情的看过奏章,随即交给李鸿薻、翁同龢等人传看。明白了折子里所写的内容,几位军机大臣,尤其是李鸿藻,不由得后脊梁生出一片冷汗。

越南战事的情况他们早已知晓。在此之前,山西陷落的军情折子和岑毓英参唐炯的折子,早就已经传到了京师。不过,因为唐炯、徐杨旭二人在京里军机处都有大佬撑着,山西陷落的军情折子只是说明了军情,没有提徐延旭和唐炯的事儿。而岑毓英的折子是直达天听的,连军机处也无权拆看。所以几位军机大人,尚且不知道山西陷落的内幕。

光绪冷冷的看着下面的诸位大臣,心中的愤怒无以复加。自越南战事起来,这些朝廷中枢的重臣们纷份上书,今天保举一个,明天提拔一个的,将自己的或心腹、或嫡系、或亲朋好友一个一个的捧上了扶、藩、提督的宝座。而自己所提的冯子材、丁槐等人则无人问经,甚至李鸿薻之流为了捧徐延旭上台,逼得冯子材不得不告病回家。

好,都依你们,可你们也做出点儿成绩来啊?唐炯在上任之前被吹嘘的多么多么悍勇,在剿发剿捻的时候多么多么知兵善战,现在好了,临阵脱逃,直接导致山西的陷落。

还有徐延旭。这个被清流捧上天的老大人,坐拥三省两万余兵,坐视山西被围而不救,以至于山西陷落,他也难逃其责!

虽然愤怒,但载恬还是提醒自己冷静。

“诸位卿家,对此折有什么看法?”

诸臣相视一眼,都把目光投向了李鸿藻。

李鸿藻执‘清流’牛耳,又是坚定的主战派,这唐炯和徐延旭都是清流力捧的‘将才’,现在这两人出了这么大的篓子,他不出来说话,那个会帮他擦屁股?

李鸿藻也知道逃不脱,就算自己不说,皇上也会指明了让自己来处理此事。只得硬着头皮道:“皇上,唐大人奉旨南巡联络刘团,亲临前线,其情可嘉,虽山西陷落,但众军拼死力敌,也应嘉奖。臣以为,唐景崧可补三品顶戴,同时下旨厚恤死伤官兵。至于刘团,此战奋勇当先,虽然战局不利,但是朝廷正在用人之际,还是应当好言安抚,勉励其继续为朝廷出力……”

光绪见他此时还在回避,顾左右而言他,气的是三尸神暴跳,‘啪’的一拍龙椅,老实不客气的道:“朕问的不是唐景崧,不是刘永福。朕问的是徐延旭,是唐炯!”

李鸿薻见躲不过去,只好应道:“徐延旭于山西之战有失察之过,然其确实已下令增援,只是下级督兵之将官行动不力,以致援军迟迟未到。以臣之见,贻误战机之将佐,当严正典刑,以正号令。徐藩司用人不当,可下旨斥责,并严令其收复山西,将功赎罪。至于唐炯,临阵未奉令而自走,罪该万死,但请皇上念在前线正是用人之际,可先将其免职留用,准其戴罪立功。”

听了李鸿薻的话,光绪看着奕等人道:“你们的看法呢?”

同为‘清流’泰山北斗的翁同龢首先道:“李大人所言中肯,臣附议。”

恭亲王奕也道:“二人确实罪该万死,但现在关南法军步步紧逼,战况紧张,实在不宜临阵换将,还请皇上三思。”

宝鋆原是恭亲王的嫡系,此时自然也附议,只有左宗棠,老而弥坚,主张严处唐炯,但对于徐延

状态提示: 第五十二章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