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孔子的平凡人生(1/2)
( .)这年的孔子,跟以前一样平凡。不!可以用默默无闻来形容。
因为不会讨好与巴结,还秉公执法,惹怒了季平子等人,从而“被下岗”了。表面上是“带薪休假”。其实际上,就是“终身不用制”。
鲁昭公见状,只得把他招到麾下,给他家管理畜牧业。用现代语言来讲,就是个“放牛郎”。
是放牛郎不是放牛娃。
不!应该是放牛倌,相当于孙悟空的“弼马温”。
没有办法!为了创办私学,为了领一份工资养家糊口,他只得隐忍着。反正!这份官职也很清闲,“朝九晚五”,去工作单位看看,分配一下任务,检查一下工作,做个报表后就可以回家了。
仕途上不顺,但在创办私学上面,却积累了一定地名声。
“孔子幼儿园”第一批学员,已经进入“大班”。阿毛等几个年龄大一些的学员,孔子直接把他们调出来,进入“一年级”接受正规教育。
另外!每年都能招到几个新生。
反正!此时村子里的适龄儿童,几乎都来孔子家上学。
另外!邻村的有钱人家,也将娃送过来。由于有些路途,一般没有车和佣人的家庭,是上不起这个学的。尽管孔子的学费标准很低,可“陪读”费用太高。所以!邻村的学生不多。
方基石回来时,孔子家的学生已经达到近三十个了。他走的时候,只有十五个学生。
孔子的教学方法正如他设想的那样:他只管教阿毛等人。然后!低年级的学生,都交给亓官氏和方基石的两个妾室。再则!阿毛也可以当“代课老师”,辅导同学们功课。
幼儿园课程就那么回事,教娃们识字、写字,然后就是玩,在玩耍中潜移默化学习新知识。
两个妾室为了方便方忠、方恕两人上学,从鲁宫中搬了出来。
当然!鲁宫中的家并没有丢,两人还经常带方忠、方恕回去。毕竟!她们曾经是鲁公的侍女。
鲁昭公为了证明给季平子等人看,经常地把方忠、方恕两人接到鲁宫中去,好生款待,证明他与大神方基石的关系是刚刚地。这样!就能震慑季平子等人,不敢对他怎样。
两个妾室利用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在村子里买了一座院落,比孔子家还大的院落。孔子家那边,因为孔鲤还小,不能太吵。所以!就把幼儿园搬到方基石家里去了。孔子家这边,只剩下阿毛等几个已经懂事的“大学生”。
历史记载并没有记载孔子办私学之前的过程,只猜测孔子大约在公元前525年,鲁昭公十七年,孔子27岁前后创办私学的。
其实不然!孔子自从宋国迎娶亓官氏回来后,就开办私学了。
只是因为规模小,没有引起注意。
再则!孔子又在鲁宫做了小官。
自从他告别过去,不再给别人吹喇叭开始,他的生活进入一段空泛时期。没有收入来源,又没有新的工作。
这一段空泛时期,是对孔子的最大考验。
在生存考验面前,他的心志也更加坚定和成熟起来。
也有可能是:由于幼儿园迁移到了方基石家里,孔子家里没有几个“大学生”,才没有引起外界的注意。
反正!孔子自从创办幼儿园开始,就正式开办私学了。
也许?史学家是从有记录孔子招收后来出名的弟子为基准的,认为那个时候是孔子正式开办私学的。
孔子没有规定到底收取学生多少费用,但是!实际得到的回报,也是相当不错的。学生家长为了感激孔子,都愿意分享自己的吃食。
特别是那个猎户,很仗义,每次捕获到大型动物后,卖剩下来的,都要分一份给孔子家。结果!虽然他没有正式交学费,却比任何人交的学费都多。
当然!也有例外!那些喜欢占便宜不自觉的人,还是占了便宜。他们打着马虎眼,把孔子等人当傻比。别人要是说他不自觉,他还跟你急。
不过!为了平息民愤,他们多少还是要交一些“学费”的。
只是!每次交学费的时候,都要大张旗鼓一番,生怕周边的人不知道。
孔子无所谓,你送来“学费”我就收,这是我的本分。你不送来,我不找你要。对于教学,一视同仁,绝对不会因为这娃的家长没有交学费而对该娃施脸色。
该怎么教我还是怎么教,学不学由你。
亓官氏当初的担心,结果在现实面前她也无话可说。家里收了二十多个学生,交来的学费就够她们一家人生活了。另外!孔子当委吏、田乘的官职得到的俸禄,都是积余。
所以!家里的日子还是很富裕的。因此!也就没有再提及过,要具体收学生多少多少学费。
另外!亓官氏把孔子的俸禄和以前的积余,再加上从方基石的两个妾室那里“借”来的钱,在村子里买了一块地。课余时候,她带着阿毛等人下地干活。
孔子反抗亓官氏这样做,可反对无效,也就默认了。就当教学吧!农村的娃,学习种地也是应该地。
反正!他是不会下地干活的。他是士,不能干农活。
士有士的身份级别,是不能干农活的。
正是因为如此!他才决意不再干儒生的。
要是他不坚持的话?他一直做儒生的话,他的生活也一样很富裕。他做儒生给别人办理丧事吹喇叭的收入,也是相当丰厚的。
可是!他就是不愿意再干。
因为!他是士!
也正是这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