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海陆并进(二)(1/2)
“我可没有嫉妒海军的意思。”
见张遥前此地无银三百两,刘百良趁势一行白鹭上青天:“那不就得了?打通大陆桥的关键不在于兵力,而在于后勤,兵力过多反而自受其累,南洋东海有船运维持,大陆上就全得靠铁路,西伯利亚铁路开到极限也只能支撑60个师,再多一个师就有人要挨饿了。”
张遥前耸耸肩,吐出一口白金哈德门的烟气:“正因为如此,我觉得这场战争还是太冒险了,如果不能在美欧合力击破德国之前打通大陆桥,我们就得独自面对全世界的围攻——可是你看看地图,俄罗斯也太大了!”
“恩,那又怎样?”
“如果美国人放弃西海岸的防御,把残余的海军主力和最精锐的陆军部队全部开到欧洲,配合英国执行历史上未能实现的波罗的海登陆计划的话……”
刘百良斜瞥了一眼张遥前,手指在方向盘上轻轻弹跳起来:“费希尔那老疯子……”
原来,早在1905年英法开始制订联合计划时,时任英国海军大臣的约翰*费希尔爵士就强烈主张英国必须以海军作战为主。他轻视法国的军事能力,认为德国人将在陆战中迅速打败他们,所以认为把英国陆军送过海峡去一同吃败仗是无谓之举。他所赞成的唯一的陆上行动是在德国的背后来一次大胆的强攻:
由于德国的大洋舰队在北海与英国大舰队对峙,在波罗的海只留下一些为数不多的老式舰艇,如果全力投入经过苦心经营,已经开始在日俄战争的噩梦后复苏的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再辅之以强有力的特设英国分舰队,一举将大量的英俄精锐部队在波默恩地区强行登陆。该地只距柏林82英里之遥,是从海路抵达德国首都的最近地点,称其为咽喉之地也不过言,倘若在此地插上一把尖刀,便不怕德国人不动摇,大有一锤定音的韵味。
退一步说,此举即便不能按计划一举结束战争,但无论如何,西线的压力将会被大大减轻,趁德国被这场突袭冲乱了阵脚之际,法军以及在西线的英国远征军可以挽回颓势,大举进攻,饮马莱茵河畔。再退一步说,万一登陆部队受到重创,甚至遭到溃灭,反正登陆部队主力也不是英军而是俄军,反正损失的主要是别人,混乱的是敌人,这并不妨害从西线的进击。
对于海上的对峙,这个作战计划实施以后,德国海军主力必然会经过基尔运河驰援波罗的海的危局,如果这样,英国大舰队可以全力杀出斯卡帕湾以及罗赛斯,一举将德国主力舰队封杀在波罗的海内,同时一扫北海残存的劣势敌舰队,自由航行于北海的各个角落,随心所欲地对西线的各个海岸实施海上支援,一旦敌军大舰队再胆敢出来进行挑战,势必将在比以后发生的日德兰海战更为不利的态势下与英军大舰队决战。
而除此之外,陆军的作战必须“绝对限于……对沿海一带的突然袭击,收复赫耳戈兰岛,并驻守安特卫普”。费希尔认为,陆军在法国作战的计划是“自取灭亡的愚蠢行动”,陆军部的不知战争为何物是出奇的,陆军应当作为“海军的配属部队”来支配。费希尔于1910年初六十九岁时被授予爵位,同时被解除了海军部的职务,但是他对国家的作用则远未告终。
1914年10月,英国社会上因第一海务大臣巴滕贝格的路易斯亲王的日耳曼民族出身问题,掀起反对的浪潮,海军大臣丘吉尔提议由精力充沛的海军上将约翰·费希尔勋爵接任这一职务。一些海军将领对此有异议,国王也认为由于费希尔年事已高,不再适宜担任此职,但由于丘吉尔的坚持,10月29日这项任命得到批准,于是,费希尔在七十四岁高龄就任相当与海军参谋长的第一海务大臣之职。
历史上,这位宝刀不老的费希尔老爹于1914年10月重返海军部以后,立即开始重新对那项搁置已久的攻势作战计划进行探讨,为了这次行动的实施,他认为有必要建造一些特殊的舰船。虽然当时英国已经制定了庞大的战时造舰计划,然而由于费舍尔对于英国海军所拥有的绝对威望,他精力充沛地重新调整了舰艇建造计划。对于计划运用在波罗的海的舰艇,除了已经开始投入建造的驱逐舰和扫雷舰以外,还加入了浅水重炮舰等其他充满个性的新型舰种计划,这些预定用于波罗的海强袭作战的舰艇合计达到162艘之多,其中甚至包括了三艘搭载15英寸甚至18英寸主炮、航速32节的超级变态巡洋舰“勇敢”级。后来“勇敢”级中的“暴怒”号接受改装,成为另一时空历史上全世界第一艘全通甲板航空母舰,成就一段后世海军迷津津乐道的逸闻趣谈。
虽然在那个时空历史中,费老爹惊世骇俗的强袭波罗的海计划最终还是随着他的去职而烟消云散,但在这个已经被重新创造过的分支时空中,却也并非完全没可能实施——尤其是在美国提前参战的大背景下。
红灯亮了,刘百良踩下油门,淡淡的表情映在窗玻璃上:“没关系,美国人真的敢放弃太平洋和西海岸,我们就提前实施i计划,集中海陆精锐展开印度攻略,从印度洋方面打通与盟国的联系,这样的战略也是俄国战线陷入僵局时的最后对策。”
张遥前冷冷一笑,把苟延残喘的烟嘴往不知从哪里摸出来的烟灰缸里使劲一摁:“为什么不是登陆美洲?”
刘百良耸了耸眉:“登陆美洲?攻克华盛顿,火烧白宫?不错,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