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最终秩序?(十三)(2/4)
”,总体看来就是个底宽上窄的八面柱体,由环绕柱体的带护板桥廊分隔为四个部分:下部包括双层装甲司令塔、无线电室和兵员待机室,中部包括从柱体内部向前方和两侧突出的昼战、夜战双层舰桥,上部为探照灯指挥所,最上部为防空指挥所和主炮射击指挥所。整个塔楼乍看起来晃晃悠悠,有点重心过高的感觉,不过内部却是非常结实,蜂窝式的内构提高了耐损性,包裹在150毫米装甲层内的通讯管道保证了战时指挥能力的可靠性。塔楼中部电梯井中得到重重保护的高速电梯比起“平海”级那暴露在外的简易电梯来,安全性更是天上地下。
另一个较明显的区别是副炮的安装方式,之前帝国的各型无畏舰都是将一五零毫米副炮以致七五毫米或九零毫米的反雷击炮都安装在舷侧或上层建筑的炮廓中,而“镇海”级的两舷却干净利落地安装了六座双联炮塔。共12门一九零三式一五零毫米副炮,另外在高出副炮塔底座的上层建筑甲板上,共布置了14座仅有轻薄炮罩防护的一九一零式九零毫米四十五倍径高平两用炮。此外还首次在设计时便留下了安装机关炮和高射机枪的空间,两舷的九零毫米高平两用炮内侧见缝插针建起的凸台上共布置有6座四联装三七毫米高射机关炮,在环绕烟囱和塔楼的桥廊上共布置了8座双联装和10座单装二十毫米机关炮。
外表不容易看出来的还有新型的主副炮射击指挥仪。改进后的内外通讯系统,全电气化的生活设施……总而言之,四艘一九一三年到一九一四年开工的“镇海”级集合了战前帝国科技和工业的最高结晶,堪称继“平海”级之后的世界最优秀战舰。
一九一三年开工的“镇海”和“定海”号分别于一九一五年四月和三月下水,舾装工作将持续到年底,预定在明年二到三月间加入现役。
而眼前这艘“肃海”号和远在江南制造上海船厂某船台上的“清海”号估计要到明年三到四月间才能下水,预定在一九一七年一月到三月间服役。
隔着“肃海”号已渐成形的船体,第五号干船坞中,当年二月开工的“天乾”号战列舰船体被重重隔隔的幕墙、脚手架和吊车紧紧包围,看不见任何有意义的东西。
来得匆忙。之前潘国臣并未查阅到保密级别极高的“天乾”级最新设计资料,这意味着,他对“天乾”的基本印象尚停留在五年之前自己担任海军情报处中尉科员的时候。
五年之前,“天乾”级在潘国臣拟出的计划表上只是一个简单的“g”(详见第一百五十四章连横合纵六),被设计来对抗英美未来装备十六到十八英寸主炮的超无畏舰,海军参谋部对“g”的基本要求是:不少于8门十六英寸(406毫米)以上口径主炮,航速25节,主装甲带对某初速某重量的十六英寸或十八英寸炮弹应具有某万某千公尺到某万某千公尺间的免疫区……
时过境迁,应对不断变化的战略战术需要而不断修改,最终实体化为远处幕墙后那堆钢铁构架的决定版设计。还真是想早点捧在手里看个够啊。
不过这些都不是潘国臣眼下最关心的。
左边有一段历史的第二号干船坞内,当年三月开工的新型舰队航空母舰“飞凤”号已经有了个大略的雏形,明年春天下水应该不成问题。
作为帝国的第三代舰队航母,“飞凤”级以在“金隼”和“大鹏”级上得到实战验证的技术和战术概念为基础。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最成熟可靠的资源,一方面在足以大幅提升战斗力的少数关键设备上采用突破性的新技术新概念,如舷侧升降机、一体化舰岛、无线电导航台等。
机库的设计也优先考虑到了吊挂备用机部件的需要,备用机库空间大大缩减,而飞行甲板的设计也是以作为常用停机空间为前提进行的,这样一来。在标准排水量比“大鹏”级增加七千二百吨(达到两万六千六百吨),最大航速提高5节(达到33节)的情况下,设计载机量翻了一倍有余,达到常用132架(舰战60架,舰攻72架),备用44架(舰战20,舰攻24)——合计176架之多!武备为14门一二零毫米单装高平两用炮,8座四联装三七毫米高射机关炮和14座双联装二十毫米机关炮。
据说预定明年四月后开工的四艘瑞云级舰队航母还将拥有更为惊人的载机量,不过在亲眼看到图纸之前,潘国臣还不想太过挥霍自己的感叹。
更古老的第一号干船坞内是一艘正在接受航母改造工事的香格里拉级豪华邮轮,工程已经进行了半年多。被脚手架密集簇拥的轮廓中早已看不出这条三万吨级巨轮本身的模样——尤其是那标志性的三座巨大优美的烟囱,它的原名更是无足轻重,在明年开春驶出船坞前往舾装码头之前,这条船将拥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岳飞”。
三艘香格里拉级邮轮曾是太平洋和亚欧航线上最大最快最豪华的商用船只。乘坐过它们的王公贵族高官富豪各界名流不计其数,其上发生过的种种悲喜情缘留下的无数浪漫回忆在战争爆发后便如过眼云烟般消散于银河系之外。
国防总部很快将它们全部征用,作为一九一五年度新海军法案的一部分,分别在北洋重工大连船厂、江南制造上海船厂、海军部广州造船厂的船坞中改造为舰队航空母舰,采用与“飞凤”级相同的航母新技术。但因船型自身的局限,只能布置一层半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