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衡央书院(1/2)
大周开国时,各学派林立,儒家墨家法家兵家道家等各种学说百花齐放,然而此等百家争鸣不似古时春秋战国为争道统,而是一群信奉自家学说而聚集在一起的同道中人,互相交流,共同进步。/p
大周立国初,圣祖推崇百花齐放,因此并不只尊儒家治国,而是取有所长,弃有所短,虽然几经把持各朝代的儒家有所不愿,然而百废待兴下的大周在战争的洗礼下早已没了儒家所定的条条框框,各大学说纷纷冒头向天下展示,分布大周各处宣扬自身信仰。/p
然而,经过几百年来的发展与淘汰,最终有四大家顺应时代成为大派,其四大学派下弟子最多,在大周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便是儒家,法家,兵家,墨家。/p
而四派中儒家最势大,多为世家氏族,大致集中于正南西南西北三地,出仕者最甚,朝堂上官员几乎有三分之一出身儒家。/p
随后是法兵墨三家势力并立,瓜分其余五地,兵家于正北,大多投身军营,墨家于东北正东,大多为侠,法家于正西东南,大多为大周律司。/p
四派弟子基本占据大周朝堂官员八成,剩下两成,一是皇室宗族,二是其余学派。/p
本来四派虽因理念不同而有间隙,但大多还是为了芸芸众生,因此较为和谐的并存,除了墨家儒家两家真正对头,但也并不起大纷争。/p
然而自承帝之父,恭帝在位的后半生期间至承帝继位,中间胡人四国有起纷争,扰乱大周边境,恭帝取号为恭谐音同攻,便是想收回关外失地,因此主张趁此机会出兵覆灭四国。/p
同恭帝理念相合的皇太女,更是奋勇自荐,代父亲征四国,父女两个联合自然压下朝野不战之声。/p
而皇太女也不负盛名,骁勇善战直把四国联军打的节节败退退回关外,眼看要一鼓作气收复失地,皇太女却突然旧伤复发,伤势之重不得不回皇都。/p
随后四国适时递来求和文书,朝堂文武也纷纷成为两派,一派主和,一派主战。/p
主和以儒家为首,主战以兵墨为首,法家中立,主张先治内再安外。/p
如此两派争执不休,直到皇太女因产子难产而死,恭帝心郁太女病逝,承帝顺应遗诏继位,是战是和还是尚未定下,吵个不休,最后天下四家也因此分为南北两派。/p
因主张力战的兵家和墨家势力分布于北,称为北派,其代表书院共有四院,被称为北派四院。/p
相对的,则是以儒家为首的主和派,为抗主战北派,称为南派,也有其代表四院,分布于中州以南。/p
但是儒家中却也有主战人士,因此南派主和代表势力主要还是西南西北,有南派四院,而在正南一地一分为二,偏东南而主战,却是北派四院之一。/p
便是为南派不喜的岳麓书院,世人笑称其为胳膊往外拐。/p
这便是南派北派的由来。/p
喜读各种野史杂记的闵清,对此由来略知一二。/p
然而有趣的是,闵清需要入学的衡央书院,北派四院之一,背后势力乃是兵家,因此书院里习武成风。/p
然而书院里的武科学子却并不多,甚至比工科学子要少,其中占大头的却是文科。/p
此事闵清虽不知,但她一路走来,她的眼睛所看到的景象,提供了这所书院的信息。/p
便从心里推出了这番有趣的结论。/p
从踏入这书院范围时,便到处可见来往的青年男女,其衣服颜色大多数是着白色,其次是藏蓝,最少的是暗红。/p
这些学子们或是腰间负剑,或是骑着高头大马,但无一列外均都是窄口袖衣袍作劲装打扮。面上带着自信,好不神采飞扬,意气风发,/p
这不是只会埋头读书,弱不禁风的学子会有的神情。/p
闵清到了大门处,那里自有书院随从看门,瞧着倒是些会身手的精壮汉子。/p
闵清见有人进去他们也不作拦,便也不停顿径直进了那阔气的大门。/p
一进门来,入目所及是高低起伏的屋檐,鳞次栉比的高楼亭阁,而对着大门处的正中央却是一座大殿,沿着十数阶梯上去,却见大厅里正中央供奉着三张画像,两男一女,皆是白发苍苍,却均穿着盔甲,高挺脊背威视前方,颇有一股杀伐气势。/p
大厅中也正有三个案桌,呈左中右分布,每张案桌前树立着一木牌,上有文、工、武。/p
案桌之后的人也分别着白色、藏蓝、暗红衣服打扮,看其年纪该是书院夫子,正和来报道的学子交代什么,而每个夫子身后还站有一些小厮,恭候差遣。/p
闵清见此,寻思一会便走上武科夫子桌前,没办法,就武科这里没人等着,其他文工两科等了不少人在那。/p
闵清作揖道:“学生闵清见过夫子。”/p
武科夫子是个魁梧有须的中年黑面郎君,名为宇文公,他正百无聊赖着,面前突然映入一灵秀娘子,宇文公上下打量一番这不过十二年华的娃娃,再一查手中的花名册,捋了捋胡须道:“尔等不是我武科学子,有所何事,需知文工两科报道处在那边,你小小年纪眼神便这般不好使,可惜啊可惜,白白浪费了这灵动的身子骨。”/p
闵清见这黑面夫子如此说话不客气,便接过话茬道:“夫子说错了,学生可不眼拙……”/p
闵清故意一顿,见那宇文公好奇听着,继续说道:“夫子全身就一口牙是白的,若是话不露齿,只怕旁人见了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