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庄上那些人(1/2)
今天三章,这是第一章!
话题再多,哪怕是唠不尽,可是路程毕竟有限,出了牛屯乡,再到家一共就有十二里的路程,六公里说长不长,哪怕是车速一降再降,十分钟出头后,海陵庄也已经映入了眼脸。
到这时候,方浩伟悄然松了一口气,随之静下心来,他甚至能听到母亲急促喘气的声音,以及小妹低声欢呼雀跃的黑哈呵之声,很显然,在经历过一段城市生活的熏陶后,对乡下的老家她们依然有一份割舍不断的情。
似乎嫂子也被她们气氛感染,眼神微眯,往外看去,入目处是一排排或红砖垒成,或水泥楼板等等建筑起来的平房,在街道两旁还有一些早已经干枯了的枝干枯叶之类的东西,这是乡下作为烧火的天然原材料。
以前方浩伟家里就曾经用过,而且一直用到他们举家搬入博城的前一夜,方浩伟记得清楚,那时候母亲总是会微弯着腰,腰间掐一把这样的柴禾,用它烧锅做出来的饭菜总是有种特别的香味。
想到这,方浩伟本能的耸了耸鼻子,像是已经闻到了那股冥冥中飘过来的幽香。
后边又传来一阵连续的鸣笛声,打断了方浩伟的遐想,透过已经模糊的后视镜一看,赫然是二堂哥在给他jing笛了。
原来从洪山县高速下路口下来后,二堂哥就接替了大堂哥的位子,奥迪由他驾驶了。
距离海陵庄还不过百十米的距离,两辆车却自觉的靠一边路边停了下来,随后车里的人全部都走了出来。
“嘶”小妹吸了一口凉气,紧跟着穿着衣服不多的小身子就哆嗦起来“妈,好冷啊,比博城还冷”
“小屁孩一个,你懂什么,我看你是享受惯了吧”方浩伟斜睨了她一眼,惹得大家又呵呵大笑起来。
老爷子没有笑,很罕见,左右两位堂哥扶着他的胳膊,身上披一件纯黑se的大厚风衣,尽管年纪大了,还是有一种独特的韵味。
从这个方向看过去,还能够看到海陵庄小学,红se的转头垒砌的墙垛,里边也是以红砖为主,楼板为定盖起来的,两排长长的房子,中间又以红砖分成了n个教室,自然这些东西,从后边是看不到的,可方浩伟对它的熟悉简直超过了对博城的熟悉。
记得小时候就是在那里上学的,除了他们庄上的,还有南北两个临近庄上的,没有什么大班、小班的区分,也没有六年制的规定,那时候他们学校就是五个年级,每个年级就一个班,每个班上平均人数在四十人左右,除了这五个年级之外,学校里最后边的一个角落还有个小毛蛋孩子们的乐园,幼儿园,不过他们这里叫育红班。
意为为红se中国培育下一代的意思,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流逝,一切都变了味道,包括在城市里也是如此,小小的幼儿园、托儿所竟成了某些人敛财的工具,可为了孩子的美好未来,没得办法,本来就疲于奔波的人们还是硬着头皮,在缴纳了高昂的各种费用之后,把孩子送了进去。
“哎,有几年没回来了,海陵庄的变化可真大啊”大爷有感而发。
他走的很早,十几岁的时候,他那个年代穷,家里人都吃不上饭,为了生计,大爷一人只身去当兵了,还是后来,大爷给他说过的,那一年他当兵的时候仅有十五岁,正式方浩伟那一代还无知无觉,天真烂漫,肆意奔放的时期。
再后来当兵八年回到老家,结婚生子后,婚姻也算不上美满,大爷把老婆孩子放家里后,也随着进入了洪山县城去工作,之后就是离婚什么的,那一年两位哥哥都跟着大爷进了县城,开始了他们一家奔波的i子,而那个时候,海陵庄还显得很乱,路还是原来的土路,崎岖不平,尤其下雨下雪的时候,地面那叫一个脏,走路都得小心被绊一脚。那时候庄里的很多人家都还是住的土坯房。
“得有二十年了吧,老大啊,当初是爹对不起你”老爷子顺着接过来一句话,让方益强浑身一阵剧烈的颤抖。
像是想起来什么,又像是瞬间给遗忘了,大爷摇摇头“爹,说那些做什么,咱这不是到家了,该高兴高兴才对,对了,我二叔、三叔都在庄里吧”
“他们都在,我昨晚上还和他们通电话了,都很好,知道咱们今天要回来,都高兴着哪,我说咱也别看了,快走吧”
可不,尽管这条连接海陵庄和陶家庄的主干道平时人很少,可今天一连在路边停了两辆车,再加上从车里出来这么一帮衣着光鲜,一看就是不菲价格的衣服的人,很多心里好奇的,一传十、十传百,还是都出来看了看,不过都距离他们远远的,没有人上前来说话,甚至有的小孩在瞄一眼他们一群人后,还会忽的一下躲到了自家大人或者其他的成年人身后,然后又伸出头来看一眼,再把头缩回去,这样来回往复……
真到了家门前,一众人总算是明白了,为什么方浩伟老是信誓旦旦的说家里房子一定能住下,看着此时两栋明显有别于庄里其他人家的建筑,老爷子正正出神,大爷也是愣神的看着东侧那栋房子。
“小伟,这是你捣的鬼吧”老爷子忽然出声说道。
方浩伟无语,什么叫我捣的鬼。
且不提他们说些什么,这个时段不过刚到中午,路上还有很多人走着的,南来北往的,东奔西走的,临近年关,许多在外边打工的人也都陆续赶了回来,乡下平i里就没什么事情,他们除了在家看电视,打牌之外,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