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3/4)
带着妻子并一双儿女前往京城去探亲,唯有邓老头知晓内情,当时也是目呲尽裂,恨不能生吞活剥了那畜生。六婶知晓后,忙前忙后的给瑶光收拾路上要用到的吃食,还间或的有些怨言,“再急的事也得出了月子再做啊,这一路上风啊雨啊的,一个不谨慎落下病根可怎么好?”
瑶光和郑钧一家得着消息逃出了潞州:
瑶光领着小瑞跟大家一一道别,离别之时,总是有说不完道不尽的话语,六婶最先抹起了眼泪,惹得几个小儿也泪水涟涟的:这一去,怕是得有大半年的功夫才能回来吧?
唯一知道内情的邓老头反倒一早无话,直愣愣的站在旁边,不错眼的看着瑶光,眼睛赤红赤红。
瑶光忍着眼泪最后看了眼这个她住了四五年的家,一狠心上了马车,这一别,不知还会不会再有相见的那一天了。
马车不紧不慢的出了村子,小瑞从一大早就话少的很,眼见着出了村子,才开口:“娘,不去外祖家不行么?”他都开始想家了,想六奶奶,想先生,想长生,想长春长青哥哥,也想小长云,他还没有给他这兄长行过礼呢。
瑶光把小瑞轻轻的搂紧怀里,柔声劝慰小儿。
三月的天气倒不太冷,马车走的也快些,不到一个时辰就出了新安镇,瑶光撩开车帘,往后看着越来越远的大山,仿佛又回到了那年,她和郑钧一点一点的近了大山,然后在山脚下安家……这一晃过了好几年,几年间竟如梦中一般。
马车走得不快,直之走了两天才出了潞州,两天里,并不敢在路过的县镇歇息,便是吃食也是郑钧在野地里支了铁锅用现做的,小玮的尿布屎布都是用过即扔,瑶光更是没有从马车里露过头,直到一路出了潞州才略略的松懈下来。
马车一路朝着边关驶去,原本只要离了潞州,找个僻静的小山村,窝上几年,瑶光深居浅出一些时日,也能避过此次灾祸,毕竟那畜生在也不可能真真的把整个晋地翻过来,仔细排查一番,只是郑钧不愿,他深恨自己的平民身份,保不住阿瑶,累得她还未出月子就跟着他逃难一般有家归不得。
以前离开边关,是不愿陷入无谓的争斗,也心寒上天家子弟为了些个小利亡故千万战士性命。
此次去边关,便是个泥潭,他也要进去趟一趟,有命挣出分前程来,不为别的,只为能保住妻儿。
几个月后的边城阳城,郑钧立了一个不小的军功,侥幸活捉了混入阳城的吐蕃二王子,并击杀了他的三个武艺高强的随从。
吐蕃的二王子是吐蕃国最有竞争力的王位继承人之一,位次仅次于和他同母的长兄,颇受老吐蕃王的宠爱,在吐蕃的地位甚高,亦是吐蕃国里排得上号的战将,手里沾满了大周将士的鲜血,直接导致郑钧负伤回乡那场战役里,吐蕃国的大将便是这位二王子,郑钧手臂上那道几乎毁了他的胳膊的剑伤便是为他所赐,此次侥幸擒获了这位算得上宿敌的二王子也算报了那一剑之仇。
随后一系列的事件下来,一年后吐蕃国土崩瓦解,连年征战,闹得民不聊生,民怨沸腾,暴动不断,再也不具有扣我大周边关的实力。
为此后事史官在史策上留下了颂该帝王文治武功,创不世基业!
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张梅花就忙活着做饭了,如今家里缺粮,也不需做些什么,不过是熬一锅稀粥,在粥里打两颗鸡蛋,给三个小子舀进碗里的是满满两大勺的带着带着鸡蛋的稠粥,给男人的也是两大勺,不过是没有鸡蛋,粥也稀些,他今天不去干活,跟自己回新安村去,就不用吃那么好的东西了,她自己是一大勺的稀粥,最后刮了刮锅底,兑了些水,给那老不死的弄了半碗摔在炕沿上,家里的粮食都被她倒腾进小姑家锅里了,她少吃点也是应该的。
宋安平端着粥碗默不作声的把自己碗里的粥倒了一半给自己母亲,用筷子搅和匀了,把老娘扶起来,靠坐在墙边,把粥碗送进她手里,张梅花撇了撇嘴没说话,低头喝自己的粥。
老婆子霸道了一辈子,想当初之所以挑张梅花当媳妇,可不是看她长得好,又是绝了户的独女,带着老张家的好几亩好地,银子钱定然也少不了,后来嫁妆倒是不少,可却还带回个后娘来,有谁家闺女嫁人还带着娘家后娘的?白养一个闲人她自然待见,好在那老东西还算有眼色自己走了,否则,她大棒子也也要干她出去,她儿子可不能当那冤大头,养活后丈母娘去。
老太太摔断了腿,摊在炕上,本来日子过得挺好,儿子孝顺,她脾气不好,打骂儿媳几声出出气,儿子也默不作声,就是这几个月,儿媳妇跟吃了耗子药一般,使劲的在家作,不就是为了她给闺女几升粗粮么?可不给咋样?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家闺女一家人生生饿死不管?
天越来越冷,大有冷过往年之势,就连这几年都不大吱声的老族长都发话了:老汉有二十多年没遇过这么冷的天儿了……,老天爷这是不给人活路了……
王氏当时正在老族长儿媳妇屋里帮些小忙,听了老族长的话,回家就开始算计家里的粮食炭火,这要是冷起来,家里的东西可不够。
原先鸡笼子在炕上搁着,她一家子在一边用板子搭了铺板睡觉,新安村里都是这么干的,省炭火,是她嫌家里鸡屎味太大,日子长了人身上也带着鸡屎味,反正家里的碳还有不少就把鸡笼迁了出去,放在
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