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2/3)
括周围整个南直隶,穆梓安有责任为他除去一切可能的隐患。虽然手段诡谲了点,但穆梓安做的没错,只不过他是官又是兵;薛家却是民,还是被污渍斑斑的刁民,所以,还是远着点、防着点罢。
一只只流萤旋舞着,漾在两人之间如星星点点,美如幻境的夜色下却是一片沉默。
穆梓安看着宝钗,就见少女清澈如一汪潭水的眸中倒映着流萤的点点蓝光,璀璨明亮,就是、太过清冷。就像诗经里写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就像,冷眼观人间,遗世而独立,让人怎么都亲近不了的冷美人。
穆梓安沉默静立,却清晰地感觉到自己心下又是一阵悸然。如果一开始只是瞬间的怦然心动,到现在则是越来越喜欢,喜欢她月下轻抚流萤时唇边温柔的笑意,也喜欢她提灯正面对敌时那份灼灼的决然,甚至喜欢她现在对自己的冷漠与抗拒。
美貌而窈窕,玲珑而剔透,仅凭一己之力于危难中保护了整个家。
穆梓安现在已经很确信,自己真的很想把这个小姑娘娶回去;而且,必须努力压抑,才能忍下心中那份冲动:譬如,可以趁她去选秀,顺道截个胡,理所当然,简单至极。
——如果真这么做了,非得被她讨厌到死吧?
暗恋到这份儿上,真的太惨。至今为止唯一值得稍稍能自我安慰的便是:忠义与衷情,尚不至于难两全。
——所谓“忠义”,正如这小姑娘猜度的,丝毫不差。
穆梓安只能摇头叹气:“话都让薛姑娘说完了,我简直无言以对。”
宝钗直将他的“无言以对”当“无颜以对”来听,淡淡道:“倒是,世子救薛家于危难,反是民女应该向世子道谢。”
说罢,端庄地福了一福,越发冷漠而疏离:“若无他事,请容民女告退。”
穆梓安的脸皮显然没有宝钗期待得那么薄,瞬间调整好心态,又笑了笑:“薛姑娘真不必防我我防蛇蝎。刚刚可是薛姑娘自己说的,我对贵府并无恶意,一切嘛,公事公办。”
宝钗不由沉默。自己与薛蟠去见曹铮那日,穆梓安就消弭了对薛家的怀疑。而后——他确实救了自己一家人。
穆梓安抱着胳膊:“再者,今夜可是薛公自己来了府衙。以薛姑娘的聪慧,应该不需我多说。”
宝钗不由蹙眉。父亲告诉过她,今夜来府衙,事关大皇子之命,再加上穆梓安此时的态度——是否意味着,父亲已经明确投了大皇子?
在官场上,薛家算不得什么;但是以薛家的财富,倒也值得大皇子高看一眼。
父亲做的没错,可是——是不是太早、抑或说太仓促了一点?
薛家的两个姻亲:王子腾派出亲信跟踪皇子,不像出于善意;再有贾家,元春入宫为妃,跟皇后嫡子也不太可能走到一路去。因曾作过读者,宝钗对贾王二家实难产生好感,看父亲态度也似对亲戚之事不太热衷……可是,书中言,四大家族向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父亲如此仓促而明确的站队,是否会招来记恨、埋下隐患?
宝钗在心中思忖:薛彬从来不是个冲动的人。薛澄险些害死他一双儿女,他也隐忍了好几日,直到借徐龄的手一举收拾了二房,彻底让他们翻不了身。
穆梓安看出宝钗的疑惑,在心中暗暗道:你爹还不是为了你么。
这小姑娘有个疼爱她的好爹,她自己又极为聪明,如此——直让他一点都插不进手去。
比被喜欢的人讨厌还要郁闷的,莫过于:你根本不知道该为她做些什么、才能让她改变对你的感观。
如此郁闷着,穆梓安不由嘀咕出声儿:“我倒是真想跟薛姑娘化干戈为玉帛。”
最好是化干戈为喜帛。
宝钗还在想薛彬的事,没明白他的意思,不由疑惑地看着。
少女清澈的眸光直映入心底,穆梓安再次心中一动,而后——
噌得一声,宝钗眼前至于晃晃悠悠的流萤,别说人影,鬼影都不见了。
鬼影正在墙头上蹲着呢,含糊着撂下一句“薛姑娘早点休息”,就纵身跃了出去。
宝钗不由蹙眉,产生了与太皇子殿下同样的疑惑:总不肯好好走路,这到底什么毛病?
……
脚底抹油,又是因为脸烫得能煎蛋了。
穆梓安依靠着墙,直搓脸。
旁边传来幽幽的叹息:“就这点出息。”
“你怎么在这儿?”穆梓安瞧着卓尧从他身后的竹林里绕出来,抽了抽嘴角,“你都听见了?”
卓尧颔首:“一字不差。”
穆梓安不说话了,为对这损友“忠义”而惨到这种地步,还被他听到了——也不知道是亏还是赚,但是,面子里子肯定一起丢光了!
卓尧好笑:“原说给你半年,可如此看来……这姑娘,够呛。”
“我本来就没指望。”穆梓安翻了个白眼,明知是只母老虎,我就偏向虎山行,怎么地了?
卓尧绕有兴趣问道:“那你指望什么?”
“指望她别那么讨厌我而已。”穆梓安嘀咕一句,又道,“你不是答应了薛彬么,让他闺女落选就行。”
本来就是卓尧与薛家间的人情,他没打算蹭人家的。再说,反正这姑娘还小,这一两年估计嫁不出去。慢慢耗着呗!
卓尧不由露出一抹玩味之色:“也就是说,你打算自己去提亲?”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