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战俘营纪事(1/2)
听沧海阿公接着往下继续述说:--和尖刀连其他援朝无名烈士一样,国胜父母双双长眠在了异国土地上。。。。。。
--朝鲜战争爆发的那年我还没有出生。但是,我和许多在五十年代初期出生的人一样,对那场战争并不陌生:我们曾站在父兄的肩上,挤进欢迎“最可爱的人”的行列里;我们曾参加慰问演出,让那些经过炮火硝烟的大手把我们举向空中,使我们觉得和平的蓝天伸手可触;我们听过许多场报告,随着前线的勇士去冲锋;我们熟悉鸭绿江、上甘岭,像熟悉家门前的小河、街道和学校;我们爱唱:“一条大河。。。。。。。。”、“风烟滚滚唱英雄。。。。。。”
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认识了志愿军中的一些鲜为人知的人--
上小学的时候,一个年轻的女教师请来她的亲戚给我们作报告。他是我认识的第一个“志愿军战俘”。他的报告,留在我幼小的脑海中的是铁丝网、电刑和血淋淋的心脏。。。。。。那天晚上,我做了恶梦,把家里人全吵醒了。这个我讲不清的梦,至今还朦朦胧胧地萦绕在我的脑海里。
--让时间又回溯到1951年5月26日,朝鲜春川附近的一个山沟里,志愿军某师党委正在召开党委会,参加会议的同志,谁也没有想到,他们是最后一次参加这个师的党委会。
远处响着隆隆的炮声、坦克行进时的机械声和枪弹的呼啸声。在他们的四周,漫山遍野是浸在血泊中的尸体,持枪的战士正在向进攻的敌人发射着子弹,几匹战马在引颈长啸。山间的荒草和树木已经燃尽,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焦糊的臭味。这一切在提醒着到会的同志:他们被敌人重兵包围了。快作出决定吧!全师一万多官兵在眼巴巴地看着你们。
这是朝鲜战争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真实的一幕。前四次战役,志愿军将美国和李承晚军队从鸭绿江边一直赶到三七线。志愿军的胜利震动了全球,新中国的声威大震。美国前总统胡佛发表了广播演说承认:“美国在朝鲜被共产党中国击败了。世界上没有任何部队足以击退中国人。”美国人称这是“美国陆军史上最大的失败。”他们惊呼“似乎一夜工夫,中国便跃进为世界强国之列。”
5月16日黄昏,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以九个军的兵力突破敌军防线,开始了第五次战役的第二阶段作战,经过5天激战,击溃李承晚军队第五师和第七师,歼敌1/7万余人。志愿军某师,在这次作战中担负穿插任务,他们只带7天的干粮和部分弹药,边打边冲,势如破竹,直驱敌后。但是,他们还不知道,战局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随着我军的一次次胜利,我军和敌人装备上的悬殊的差距也日益显得突出。当时我空军和海军初创,无法与美军抗衡,美军完全控制了制空权和制海权。我志愿军一个军只有一百九十八门火炮,不及美军一个师(四百七十六门)的一半。我步兵仍然主要靠徒步,而美军拥有大量的汽车和坦克,机动性能远远超过我军。志愿军最薄弱的是后勤工作,仅有的八百辆汽车,已被美军飞机炸毁六百辆。随着战线的延长,运输落后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每次进攻主要是依靠部队随身携带的粮弹,因而只能持续一个星期左右。美军已经摸到了我军进攻的规律,称之为“礼拜进攻”。待我军进攻一个星期左右后,部队转移时,敌军就乘机大举反扑,名曰“磁性战术”。
5月20日,美军和李承晚军队凭借高度的机械化,很快堵塞了被我军打开的缺口。
志愿军领导同志立即果断地决定停止追击。
5月21日彭德怀电告毛主席并指示各部队。但是,我军没有估计到敌军很快向我反扑。这次战役结束时,美军乘我军出击过远,部队疲劳,粮弹将尽,“佯败”之敌军以坦克摩托化步兵,在空军掩护下,沿公路实施平行追击,空降兵在我军退路上降落,抢占桥梁、渡口、隘路和要点。志愿军某师就是被敌人用“磁性战术”隔绝在敌后的。由于电台被轰炸,他们与上级的通讯联络已中断三天。全师如何突出重围,责任全部落到了师党委成员的肩上。
师党委会的空气是相当沉闷的。每个人都在用心掂量将要说出口的每一个字,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一万多官兵的生命。师代理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龙沧海,在一旁慢慢地踱来踱去,一步、二步、三步,折回来,又是一、二、三,然后。。。。。。香烟烧到了手指,他才猛然从深们思中惊醒。他15岁参加红军,经过西路军远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我军的领导干部。他太熟悉和了解这支部队了,这个师曾在运城、临汾等战役中以善于攻坚而闻名全军;而后挺进西北,挥师四川,又以能征善战受人称道。现在,全师已经断粮三四天了,部队的弹药快打完了,而他们却要用血肉之躯去冲破敌人设下的钢与火的防线。
龙沧海冷静地说:“大家看咋办?”过了一会儿,不知谁用小声提议:全师分散突围。这些经历过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同志,多少次都是分散突围,依靠人民群众而化险为夷的呀。可是,这是在朝鲜战争战场,四周是荒山野岭,地形不熟,语言又不通,部队分散后,形不成坚强的突击力量,更难以突破敌人的防线。
但是,这个错误的意见却被通过了。指挥员们骑马返回自己的团队。凄厉的军号响了。三五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