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人生百味(2/3)
的想法。就在此时,赵四娘惊讶地发现西北方向接近城墙的那一带乱七八糟地搭着好多草棚,一眼都望不到尽头。
“这些棚子多半是今年年后逃荒过来的流民所搭,也就能遮挡些小雨。如今是夏天还好,到了冬天西北风一刮。呼啦啦就倒下了一大片,里面的人能挺到第二年春天的绝对不会超过三成。唉,年年来,年年倒,为啥天下有这么多流民呢?”
看到赵四娘对着棚户区发呆,健谈的中人忙介绍了一番。
赵四娘早听说过城北有处“棚户区”,里头的房子破旧拥挤。杂乱不堪。可是。她一直以为褚家那种破茅屋就是典型的棚户了,从没想过“棚户”真的就是它字面上的意思,就是纯粹的草棚子。
“钱大叔。我也不指望能在这附近找到现成的铺子了。你帮我问问看,有没谁家要卖房子的?破一点没关系,我买回来好好修缮一番就是了。”看到钱全一脸无法理解,赵四娘解释道:“实不相瞒。我家在这一带开铺子不是为了赚钱,是想定期施粥。周济一下附近的百姓。”
钱全闻言,不禁重新打量了一番面前的这个小姑娘,看到她一脸坚定,颇为市侩的他倒也有几分动容。于是土生土长的他认真想了又想。记起不远处的山脚下有座小庙,听家中老人说多年前那里每逢初一十五就会对外施粥赠药。虽说如今成了破庙,但基本的骨架还在。在原来的基础上修一修应当就能用了,正好符合赵四娘的要求。
想到这儿。钱全便领着赵四娘家去找那一带的里正,问他能否把那座破庙出租出去。
一般说来,寺庙应当是僧侣的产业,不该归本地里正管。但燕国情况特殊,曾颁布过严格的“灭佛”政策。一段时间里,朝廷恨不得让所有的僧侣都还俗,将他们的产业都收缴国库。那庙就是在那期间变成了本地的公产。只不过佛教作为前朝的国教,早已融入民间,那时候朝廷再怎么灭佛,百姓还是会在心中念佛。故而,当年哪怕是白白空着,附近百姓也没敢把神圣的寺庙挪作别用,甚至还常常偷偷地去洒扫一番。直到近些年,附近百姓日子越过越难过,这一带甚至沦为了贫民窟,人人为谋生计自顾不暇,再也无法照看那庙,那庙方才渐渐荒废了。
不过,庙虽破败,却不是空庙,如今里头住些无家可归的泼皮无赖。赵四娘很担心他们会为了守住这一席之地而站出来横加反对,甚至跳出来滋事。
一想到这些,赵四娘头皮就有些发麻,打量着这事儿不好办,就算最后能成也得耗费不少时间。却没想到接下来的事情出奇的顺利,很快她就从那一片的里正手里把那座庙连同那座山,都以想不到的低价买了下来。
对,不是租,是买!
当里正听说有人愿意花钱租用破庙时,手头拮据的他心里立时活泛了起来。眼珠子滚了两滚后,便试探起赵四娘家愿不愿意直接买下那座庙。当他发现她家颇为意动且出手大方时,更是大胆地提出可以把整座山都卖给她家。
那座位于城里的山自然不会是崇山峻岭,事实上把它称作山都很勉强。因为它海拔绝不超过三十丈,对于见识过群山峻岭的赵四娘来说,它其实就是一个不高的小山坡。饶是如此,赵四娘还是觉得花五百两银子置下幽都里的一座山头来,简直就是白菜价。
至于赵四娘所担心的那些泼皮无赖,在这一带威信很高的里正一声令下,他们就立马卷铺盖走人了,完全没有赖着不走当“钉子户”的意思。
于是再无后顾之忧的赵四娘小手一挥,就做主买了下来。
赵永忠夫妇发现自家小闺女败家的速度与日俱增,都不知道说啥好了。不过,后来当他们得知了赵四娘的具体开铺计划,开始觉得小闺女败得值,败得有理。
说来话长,自打赵四娘家来到幽都做生意后,每天铺子里都会有大量剩饭剩菜。有一小部分是卖剩下的,更多的则是客人吃剩下的。倒不是说客人嫌弃赵四娘家的饭菜不好吃,事实上客人基本上都挺满意。不过幽州并非姜家滩那种穷乡僻壤,城东更是富贵之乡,这儿的人下馆子习惯多点一些。虽还土豪没到“吃一盘,看一盘。还有一盘留着倒掉”那种境界,但也很少有人能做到“吃多少点多少”。
面对如此多的剩菜,即便赵四娘家卯足劲儿吃也不完。于是勤俭节约的姜氏就不顾赵四娘的竭力反对,坚持在城外的新作坊附近养了几条小猪,专门来解决剩菜。
直到今天,看到与狗抢食的褚小楼,赵四娘颇有触动。
刚开始。赵四娘也想像姜氏所说的那样。每天留一点卖剩下的饭菜给褚小楼。可转念一想,有一个褚小楼就可能有第二个褚小楼,估计过不了几天。自家后巷就会挤满了闻讯前来领饭菜的可怜人。赵四娘家或许无所谓,但街坊四邻就未必愿意了,说实话,这些城东的邻居大多不怎么友好。
为了日后不和邻居们扯皮。赵四娘就想着雇个人,每天专门负责把剩菜送到城北那一带接济穷人。可转念一想。既然干了,那索性就干干好得了。与其漫无目的地一阵乱派,倒不如整个正规一点儿的,帮助更多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于是。如今不差钱的赵四娘就在褚家突发奇想,打算开一个爱心食堂,帮助一部分三餐不继的穷人解决吃饭问题。
如此随性的计划。若是放在正常人家,肯定不可能通过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