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升官(1/2)
岳文光的奏章和贺一龙的人头送到北京后,震动了整个朝廷。
此时明军在东线与满清的决战全军覆没,而在中原与李自成决战也是一败涂地,整个北京一片死气沉沉的,海州送来的捷报,是近年来难得的亮色。
这些天来看着群臣,崇祯皇帝的眼睛几乎要喷出火了,众臣吓得战战兢兢的,接到海州的捷报后,立马和颜悦色起来,众臣也都舒了一口气。
但是要给立下大功的朱明及其部下什么封赏?
封官是没问题的,但奖赏就难了,大明国库早就空空如也,拿什么去奖赏有功将士?
那就给有功将士封个高一点的官位吧!
封什么官位,这是很有讲究的。
朝廷一帮大臣便就此事展开了一番扯皮,争得脸红耳赤,足足耗费了大半天时间,才终于敲定了如何封赏旅顺军一干人等。
大臣们都主张升海州知州岳文光为淮安知府,授朱明为从二品的镇国将军,实授总兵职权,并将其他手下人等授三四品不等爵,实授参将到游击将军实职不等,向旅顺军颁发五千两白银犒劳,并且旅顺军兵额可扩编到一万二千人。
方案报到崇祯那里,崇祯好是斟酌了一阵,将朱明改为授正三品的昭勇将军,实授参将职权,向旅顺军颁发一万两白银犒劳。
至于旅顺军由一个小小的千总部编制扩大为一万二千人,崇祯想了想,觉得松山败于东虏、开封败于闯贼,现在能战之兵实在是少,既然那朱明能从辽东带着一群败兵逃出,并能杀贺一龙,确是有点本事,那就让他去折腾弄多一点兵员,也许能搞出点什么动静来。于是没有改动,就准了。
当北京的圣旨传到连岛时,朱明略有些意外,不是为他官升至昭勇将军、实授参将而意外。而是为明廷竟然准许他的兵额为一万二千人而觉得意外,按说他所部只是一个千总部,实有编制不足千人,竟然一下子扩大到一万二千人,明廷实在有点大方。
当然,这种大方只是口惠实不至的,编制是给你了,但是以现在的国库,饷银是没有的,甚至在圣旨上明确写着的一万两白银赏赐。实际拿到手的还不到三千两,这其中还要朱明倒贴一千余两给颁布圣旨太监、锦衣卫为礼金。
要是别的明军,要么只能勒紧裤带饿肚子,要么只能通过劫掠老百姓过日子了。
旅顺军却是穿越众掌握的武装力量,要的只是明廷的名义编制就足够了。朱明等穿越众此时也根本不考虑明廷能解决什么饷银补给的事情,凡事都靠自己动手。
送走颁发圣旨的太监之后,朱明也没太当回事,而是埋头抓紧招兵买马、训练提升战斗力,闲暇时间并协助田志平打制武器。
刘德化原本在北京活动,果然取得了一些效果,除了朱明连升几级官职外。他本人和黄文昭、田志平搭顺风车被授予了正四品官爵。
对什么官职爵位,刘德化不大感兴趣,但利用这官职爵位大做生意倒是让大大地赚了一把,在京城里,刘德化令他带出来的生意团队,卖酒、卖玻璃镜子、卖眼镜、卖南海干果、卖四轮马车、卖绫罗绸缎……反正什么赚钱就卖什么。不过个两三个月时间,竟然卷走了三四百万两银子,使刘德化的团队大呼京城里的达官贵人真的有钱。
由于有刘德化源源不断赚到的银子和招募来的工匠,田志平得以迅速在连岛建立一个新的生产基地,生产后装单发击针步枪。由于解决了雷汞的技术问题,钢铁生产也有了一定基础,田志平陆续研发出手榴弹、爆破筒、迫击炮、液压驻退火炮,并投入批量生产。
有了成批的新武器,兵员则根本不是问题,只要能吃饱饭,很容易可以招到大批的精壮年男子。
朱明相信,如果他愿意将人数扩大到十万人,只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就可实现这个目标。但是,扩大到十万人,武器是个大问题,朱明已决心要实现全火器装备,按琼崖、连岛两地现在的工业基础,日夜开工,要制造十万人的武器,至少需要两年的时间,就算能立即解决火器武器的问题女,又去哪里找这么多的基层军官?
目前随营军校第一期第一批、第二批的毕业生两百七十余人全部作为基层军官,第二期六百余人经过了与贺一龙所部的激战,再训练一段时间就可以毕业了,这样基层军官的数量便有八百多人,将旅顺军人数扩大一倍,达到一万五千人以上是没问题的。
遁着原定的建军思路,朱明先完成第二期军校生的训练,将六百余人全部充实到部队中去,将部队编制全部升级,即营升级为团级,连级升营级,排升为连,迅速将编制扩大到近两万人。
等忙完了扩大编制的事宜,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朱明又马不停蹄地选拨随营军校第三期的学生,这一期的人数达到一千余。
朱明期待着,半年后第三期军校生毕业,旅顺军的人数将可以扩大到五万人以上,到那时候,手持新式火器的五万旅顺军,只要指挥上不出现大的失误,再也不怕任何敌人,完全击溃与李自成、张献忠、满清八旗等势力。
正当朱明等人忙得热火朝天时,有北京兵部的调动文书前来,要旅顺军调归南京兵部指挥,沿长江前出去阻截张献忠向武昌进攻。
朱明的原定计划是努力壮大旅顺军的实力,在满清八旗第四次入关劫掠时,对其予以迎头痛击,一战震慑各方势力,从而奠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