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1/2)
七月下旬的时候,便是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时间。这一年的主办国却是加拿大,原本贺林还以为可以趁着去比赛,见识一下异国的风情,结果等到了加拿大之后,倒完时差,也差不多到了比赛时间了。
每个国家都是六个选手,另外还有两个数学家带队,华夏这边带队的便是之前那个严教授还有一个科学院的马教授,因为考虑到语言还有时差身体方面的问题,两个教授的年纪都不算很大,不过是五十岁出头,对于做学术的人而言,差不多还在黄金时代。
两个教授除了在有关本专业的情况下,会显得固执严厉,但是平常却是比较和气的人,到了目的地之后,等到几个学生倒好了时差,也不逼着他们临时抱佛脚,直接带着他们在酒店附近玩了一圈,又带着他们在当地一个口碑比较好的餐馆吃了一顿饭,这才回了酒店。
九十年代之后,华夏在历届比赛中好几次都得了总分冠军,而且,参赛的国家也比较多,而且,搞学术的虽说有什么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国界之类的话,但是相对要单纯得多,并不会将其他的事情牵扯到其中来,因此,虽说加拿大这边安排各个参赛的选手带队老师都住在同一个酒店里头,但是互相之间的关系还是挺和谐的。严教授跟马教授原本跟国外的同行交流就不少,这次带队的,许多跟他们也勉强算得上熟人,因此,哪怕是竞争对手,但是,并没有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情,晚上的自助餐宴会上,反而谈笑风生,有人还会用一些半生不熟的汉语跟他们打招呼。
加拿大这边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和法语,贺林英语还不错,法语却是没有怎么接触过,好在这里英语也够用了,贺林的英语口语很多是从美剧里面学来的,因此,带了不少美国那边的口音,倒是叫许多人惊讶了一番,贺林上辈子早就跟人磨练出来了,在跟他一起的几个学生,还有些犹豫着不知道怎么跟这些外国人交流的时候,贺林已经跟几个人搭上了话。
其实这也是正常的,这会儿跟十多年后不一样,那会儿就算是小城市,见到几个外国人也是正常的事情,如今呢,就算是京城,也不是随随便便都能看到老外的,何况是身在一个满是来自世界各地,肤色发色各异的地方,华夏的几个参赛选手虽说智商都很高,但是,论起人际交往能力,实际上除了贺林这个两世为人的小怪物之外,还真没几个合格的。
好在很多高智商在这方面都很低能,因此,他们在这么多人里面并不显得有多显眼。
第二天的时候,各个参赛国递交上去的试题已经被加拿大这边挑选确定了出来,写成英、法、德、俄文等工作语言。严教授作为领队,将试题翻译成了汉语,然后发到了各个参赛选手手上。
试题并不多,总共就六题,一天三题,而且每天都有四个半小时的时间用来答题,若是对试题有什么疑问,还可以以书面方式写下来交给主试委员会解决。
来之前的集训,贺林他们几乎将这些年以来国际奥数竞赛中的试题都做过了,但是这么多年下来,还真没有过几次雷同的,毕竟出题的都是各国的数学家,这些人出题往往天马行空,不拘一格,每年都有新花样,足以刺激得一群天才少年欲~仙~欲死。这些题目很多表面上看起来,几乎是毫无逻辑可言,类似于小明买什么什么东西各自花了多少钱,回头问你小明到底几岁一样,逻辑思维稍微差一点的人,看了都是一头雾水。
贺林做了几次深呼吸,按捺下心中的紧张情绪,定了定神,开始逐一看题,这种比赛从来试题都是由易到难的,不过,偶尔也会有些意外,再有就是各自擅长的问题,贺林还是先把三道题目都仔细阅读了一遍,然后便开始分析其中的逻辑,在草纸上演算起来。
考场上非常安静,只听见唰唰唰的演算声,偶尔有人有什么疑问,也是写在纸上,然后举手,自然有人下来将纸收走。
考生们在下面答题,上面的主试委员会成员也在观察下面的考生。老实说,跟经常有各种新成就冒出来的物理,化学,生物,电子科技等学科相比,数学上这些年真没有多少拿得出手的成就,也就是之前出了个费马大定理,三大猜想中,如今也就剩下了一个哥德巴赫猜想至今没有真正得到解决,这也罢了,这些年来,也没有别的什么理论猜想提出来,一大群的数学家还是在以前的成就上蹦跶,一些年轻的数学家甚至直接开始用计算机解决问题了,很多传统一点的,都要感慨时代的倒退了。
因此,这些数学家热衷于参加这种比赛,也是希望能够有个好苗子。
严教授从一开始,就一直关注贺林,严教授头一次知道贺林,却已经是之前的事情了,陈文嘉跟严教授算是同门师兄弟,陈文嘉出国求学之前,也是跟着严教授学过一阵子的,后来,陈文嘉就跟严教授说起过贺林,他当时就是叹息,贺林原本大概是被家里耽误了,陈文嘉了解过贺林原本在学校的成绩,虽说不错,但是,在小学生里头,还是个乡镇小学,考个前几名,真的算不上多大的本事,何况,贺林那会儿跟正常的小孩一样,还有些马大哈的毛病,不过据村里人说,贺林那时候在家很懂事,放了学回家就帮着干一些家务活,林红天天屋里屋外都得忙,要挣钱,要种地,早出晚归的,贺林每天早饭都得不到什么保证,甚至因为吃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