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人生何处不相逢(1/3)
刘永福,当初黑旗军的首领,可以这样说,没有刘永福就没有黑旗军,没有黑旗军也没有今日的沈狱。在这个时代,除了张之洞,沈狱觉得最应该感谢的人就是面前这位老将了。
看着两鬓斑白的刘永福,当日分别时的那一幕又浮上心头,那时的沈狱还是孑然一身,而那时的刘永福,虽然失势,但也已经是一个挂名的提督了。
两人在阔别几年之后再见,身份相互间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番寒暄,都是无尽唏嘘。刘永福当即感叹。“人生何处不相逢,当日沈小友的那句‘离别纵有重逢时,他日江湖再见’老夫还铭记在心呢。”
“哦?”沈狱不会怪责刘永福的这句“老夫”他不觉得他是倚老卖老,在沈狱面前,刘永福当称得上这一句老夫。
沈狱不记得曾经有说过那么一句,不过既然刘永福提起,想必应该有说过。“刘将军,黑旗军的弟兄们想你得紧呐。”
沈狱这话真假各半,或许试探的成分居多。而刘永福听到这么一句,淡定一笑,说:“黑旗军能够有今天,完全因为沈提督的功劳,在远方的我,收到汉城的捷报,也甚是高兴。……以前的那帮老伙计都还好吧,沈提督见到他们一定要代我向他们问一声好。”
刘永福不是笨人,立刻表态,他这句话值得考究,上半句把功劳完全算在沈狱头上,下半句是表明他与以前的黑旗军已经完全没有瓜葛,希望沈狱不要介怀。
本来沈狱想把刘永福招入自己麾下,反复思量一番后,觉得不妥。当初刘永福在黑旗军中的威望可是无人可以代替的,虽然过去了几年,但威望这个东西谁也说不准,也不敢保证。
沈狱不怕刘永福争,就怕有些人借刘永福的由头在黑旗军中搞事,现在是多事之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沈狱把自己想法按下来,觉得还是迟些时日再说吧。
在巡抚衙门的签押房里,沈狱并没有久待。这次来台,他是有很多话想和刘铭传深谈,可看到丁汝昌一直拉着刘铭传,一副秉烛夜谈的架势,沈狱放弃了,有些话,法不传六耳,来日方长。
离开签押房,沈狱应刘永福邀请,住进了他的府中。深夜里,沈狱的房间灯火依然晃动,身边围坐着李千千及黑旗水师的几个头头,但在这个时候,沈狱却陷入了深思。
大家刚才都已汇报完工作。沈狱不说话,大家屏住呼吸等待老板发话。可瞧老板似乎陷入了某种思绪,沉默大约有两柱香的时间了,一直都没有开口的意思,房间里的几人彼此看看,一时间,也无人出声打破。
从整改广州机器局,到接手黑旗军,再到海盗天城、平壤持续做大。沈狱身边,已经聚起了不少人才。他们的阅历、经历上或许与张之洞、李鸿章、曾国藩等当世人杰不同,但也因为有了沈狱,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放在这个年代,知识本身就是极重要的资源,由知识转化为智慧的过程,更是难有定规。这样的时期,能够出类拔萃的,往往个人能力超群。
沈狱所选择的人才,则大抵是这一类人,在别人眼中或无亮点,但他们或系统性的跟随沈狱学习做事,一步步的掌握科学方法,依靠相对严谨的协作,发挥群体的巨大力量,待道路平坦些,才尝试更出格一些的想法。
即便失败,也会受到大家的包容,不至于一蹶不振。这样的人,离开沈狱构造的系统、方法和信息资源,或许又会另一番光景。但在沈狱的系统里,大部分人都能发挥出远超他们能力的作用,李千千就是最好的例子。
“……李叔,接下来应对日本海军,我全盘交由你打理。我不需要一蹴而就,只要能把他们拖住就行。”沈狱沉思后的第一句话是这样说出来的。
李千千精明,从沈狱话中便听出了些许的端倪。他想了一下,老板或许说得对,只要拖住日军,他们在没有补给的情况下,迟早得离去。但他又想到另外一个问题。
“如果日本人强行登陆台湾,那我们……”
沈狱一罢手,“……李叔,且放心,日本人不会那么愚蠢,见到北洋水师和咱们黑旗军都在这儿,只要他们敢动,咱们就能想办法吃下。”且沈狱还笃定日军这次绝对不会登陆。
坐在右侧的一名舰长望望沈狱,欲言又止。一贯以来沈狱对手下要求甚高,但都不会当面发飙,这一次大家讨论的台湾战事,对外一个方向,就是以游击战为方针,使日军主动退兵。
沈狱没有说话,揉了揉额头,神态有点疲惫,众人对望几眼,然后都望向李千千,过得片刻,梁伟诚从外间走进来。手中拿着一份东西递给沈狱:“老板,这是你让我搜集台湾及刘铭传的信息,其中有一些东西,或许你有兴趣……”
这些人中比沈狱年纪或许都要大,但这几年时间,沈狱的威望日隆,大家对他颇为尊敬,在没有外人面前都亲切的喊他一声老板。
梁伟诚拿着的这份东西,沈狱并没有第一时间打开看。这次过来,他第一要素当然是抗衡日军,但还有另外一个要素是,拿下台湾,把台湾经营得如海盗天城、平壤一般。
要知道台湾比起海盗天城,无论人力、土地、矿产、位置还有一切的资源都不可同日而语,如果能够谈妥,对自己将来的谋划必将有无限的臂助。
他望了眼梁伟诚,敲了敲手中的那份东西。“伟诚啊,像我之前说的,这次的核心,还是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