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1/2)
第三十九章派发赈灾粮琐碎
李兄开了好头,余下的几位一并给说了,连着李兄六位是五十万两,大米五十石,刘有钱看了眼侯宇嘉,侯宇嘉吝啬的未给一个眼神,刘有钱摸不清楚,只好随了大流,给了八十万两,大米就没给了,那几位看着不出声,攒的余粮倒是不少,旱灾刚开始他的粮仓就出的差不多了,现在没多少粮食,拿出来也惹人笑话,不如银子给多些。
薛蟠一一记录,一边写一边念,在座七人面上表情奇怪,肉疼跟高兴混合在一起,薛蟠见得啧啧称奇。
“候兄打算出多少?”薛蟠笑道。
在几位争先报数的时候,侯宇嘉一直在沉思,现在听薛蟠问,道:“薛大人,我那儿余粮还是有的,救急救急,保管你漂漂亮亮领了功劳,只是----”
“侯兄只管说,说句不见外的话,我一见侯兄就亲切,自己人不必见外。”薛蟠被自己这句恶心倒了,面上笑眯眯的看不出来。
侯宇嘉怕也是被薛蟠的厚脸皮惊到了,梗了会,才道:“以后朝廷商改消息,薛大人知道多少,还请先前告之多少。”
“这不难。”不过是迟早的事,商改已经落实,他不说天下的商人也会知晓,不过要的是个先知好做准备。薛蟠点头,见侯宇嘉的样子,道:“侯兄接着说。”
侯宇嘉突然笑了,笑容很淡,但比先前客套的笑入了眼底,温声道:“薛大人日后前程似锦,还望多有照顾。”
其余七人突然明白了,这是要拉关系,当下一劲奉承,只说薛蟠年少有为,以后会大展宏图,发达了别忘了他们之类的,薛蟠自然一一应是。他这也算空手得了这么些便宜,给对方些甜头也不为患。
公鸡报晓,天色微亮,八人面色疲倦眼底却冒着亮光,心满意足的踏出了衙门,薛蟠盯着桌上的炖鸡,招了小兵来,吩咐道:“拿回厨房热一热你们几个分了吃,我去休息,二皇子的下落接着找。”
等薛蟠睡醒,日头已经偏西,刚推了门就听见小兵说昨晚的八位正在正厅等他,薛蟠一到,寒暄一二,便进入正题。几位是来送东西的,不管是银两还是粮食都要请薛蟠派兵出动,现在鲁地家家户户缺粮,要是私人武装还真不敢招摇过市的推着粮车往衙门来。
薛蟠一听,精神大振。
李兄打头的六位总共捐了白银三百万两,粮食三百五石大米,刘胖子又给添了八十万两,侯宇嘉捐了一百万两,大米更是五百石连带着来年的新种子两百石都给算上了。大庆一石等于一百斤,八百五十石相当于八千五百斤,假设鲁地一人一天半斤米,一年消耗要两万五千斤,这八千五百斤的大米先用小半年,渡过了这艰难期,至于捐的银两,可以从江南买进大米,这样一来,完全可以撑到明年秋收,薛蟠只希望明年不要干旱。
想到古代农民完全要靠老天爷赏饭,薛蟠就有些头疼,不由想到抗旱的几类农作物,玉米土豆红薯等等,要是能找到这些种子起码能缓解大旱时期的灾情。
当夜,薛蟠亲自带领两千精兵去粮仓搬粮护送,就堆在县衙的粮仓内,放不下往厢房搬,反正现在的衙门只住他和十几个小兵,松快的很。
整整折腾了一夜,薛蟠亲眼见空荡宽阔的粮仓和厢房被填满,银子就堆在自己睡的地方。天一亮,薛蟠冷水洗了把脸,县衙原本的治农县丞、管粮县丞、抚民县丞也找了回来,这几天正好翻出了鲁地大大小小的村落人口,总之等薛蟠筹集了银两粮食后,剩下的工作就是具体实施了,为了防止有人贪墨和暴动,薛蟠决定派兵前去。
鲁地城市人口两万多,郊区村落大大小小有三万多,按户来分的话,整个鲁地有九千三百八十户人,其中农村占了五千三百户,不过这调查也是三四年前的事情,只能估测一二。
薛蟠让师爷写了张告示,大意是明日开仓派粮,不论农村户口还是城市户口拿上户籍证明,要是没有或者弄丢证明的,农村户口到村长处开一份家庭人口证明就成,城市的找十个担保人证明就成,而后拿着证明书领粮,若是一经发现有人作假证明书,一律按重罪论处。
告示写了几千份,薛蟠派了人马到远处郊外农村通知张贴,这个时代农村不认识字的大有人在,薛蟠专门找了认字的小兵前去,敲锣宣读。
翌日天还未亮,忙活了一夜的衙门院子里到处堆积的大米袋子,薛蟠打了个哈欠,他连着两天没睡,现在困得很但精力很大睡不着。整个院子重兵把守,公鸡报晓,薛蟠让小兵敞开了大门,就瞧见衙门口坐着长队,弯弯曲曲的一直延伸到拐歪处瞧不见,衣衫褴褛但眼神却充满了希望,薛蟠见了不由动容,他自穿过来就没受过挨饿的苦,锦衣玉食,来鲁地赈灾也是为了功绩为了上位,直到今天见到这一双双渴望的眼神,薛蟠心里一时动荡,这一刻好像为官的目的终于明确了一样---
院子里点的灯笼,精兵持枪两队出门,门口排队的一阵慌乱,见士兵并没有阻拦撵他们,心里这才略微安心。衙门口小兵已经设好了四张桌子,敲着铜锣,扯着嗓子喊道:“城镇户口的这两队,农村的这两队,不要拥挤,不要慌乱。”
一条长长的队伍开始出现慌乱拥挤,两边把手主持秩序的精兵此刻体现了他们的用处,很快四列队重新排好,队伍短了许多。
薛蟠见不少人脚底的草鞋都磨破了,人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