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县令上(1/2)
在真定,作为玩家的凌云,知道的事情远比那些npc多。.. 。
洛阳发生的事情,凌云基本都可以在论坛上看到。
虽然有的不可能太准,但也不是只有一个人发帖,几篇十几篇的帖子合在一起比较。
差不多也能分析出洛阳的真实情况。
像徐福等人借助不到论坛,现在很多事情都凌云告诉他们的。
而躲在后宅的高县令,凌云自然不会告诉他。
高县令至今为止,也就只知道灵帝驾崩了,是前几天下葬的。
至于何进大将军被杀,刘辨被杀的事情,他全然不知。
甚至还以为现在坐在皇位上的是刘辨,而不是刘协。
虽然刘协坐上皇位后,也要张榜布告天下。
但现在皇榜才刚出了洛阳不久,哪里能这么快就到真定。
即使作为县令的高县令会比普通老百姓先知道,他也不可能如此的快。
肯定是先传到州牧那里,再由州牧传给各地郡守,各地郡守再传给自己辖下的各县。
等到高县令知道信任皇帝的时候,差不多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而如今还不知道洛阳情形的高县令,已经将下好的奏折让人送到常山国中。
常山国国相又转送到洛阳。
等皇榜到了真定的时候,高县令的奏折也是差不多送到了洛阳。
但献帝如今还只有六岁,连字都识不全,哪里能看奏折。就算能看,董卓也不会让他看。
所有奏折现在不是送到献帝面前。全都是送到董卓手中。
而董卓每天就知道在‘裸’游宫内和宫‘女’嫔妃玩乐,不是重要的事情根本不管。
奏折。董卓基本都是让他的‘女’婿李儒去处理的。
只有一些大事情,李儒才会去过问董卓。
高县令的奏折和其他无数奏折放在一起。
一堆奏折被李儒分成两叠,一叠是他处理过的,都是一些小事情,有数十份。
一叠是大事也就只有三份奏折,过后李儒会给董卓送去。
而高县令的的奏折和其他数十本放在一起,被李儒归为小事情上。
一个小小的县城的事情,大能大到哪里去?
况且还是因为县丞县尉主簿没带白绫。
没带就没没带了,在李儒看来。最好所有的官吏不带。
他们可是准备夺汉室的江山的,下面的官吏不敬汉室,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去处罚。
一个县,其他官吏都不带白绫,就你一个县令带。
其他官吏都不出城跪拜,就你一个县令去了。
现在还敢上奏折,显然是对大汉王朝忠心耿耿的。
这样的人,显然是不符合李儒董卓的利益的。
因此李儒大笔一挥。直接就将高县令给罢免了。
朝中的大臣,他不敢做得太过分,但地方上的一个小小的县令,李儒想罢免就罢免了。
罢免了高县令。李儒直接就让县丞凌云接手县令一职。
在李儒看来,凌云这样不敬大汉的人,才是值得培养的。
如果不是凌云官职太小。李儒都想把他调到洛阳来。
而高县令,在送出奏折后。就满怀期待的等着,每天只觉得阳光明媚。心情那是一个愉悦。
在献帝继位的皇榜到了真定的时候,他还拉起了一群民众,宣扬献帝。
不过献帝才六岁,也没什么好宣扬的,除了孝顺之外,好像也没什么讲的。
但一个六岁的小孩说孝顺,所有人都觉得奇怪不已。
“人家是皇帝吗,总是比我们的孩子要强的。”有百姓心想,这是大多数百姓的心声。
许多人一辈子都待在一个地方,没见过世面,没有多少学识,官吏们怎么说,他们大多都会选择相信。
除了宣扬献帝外,高县令近来也是不在像之前那样低调,时常在县衙内走动,也开始过问一些事情。
在高县令看来,凌云等人马上就要滚蛋了,忍了九个月的他,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既然凌云等人马上就要滚蛋了,他又何必在忍呢,每天待在后宅,他早就闷坏了。
对于高县令近来的表现,凌云自然都看在眼里。
可当时高县令是背着凌云等人上奏折的。凌云根本不知道高县令已经参了他一本。
高县令的反常,让凌云很是莫名其妙。凌云完全看不出高县令这是有了什么底牌或者手段。
为了避免高县令给自己搞什么幺蛾子,这几天,凌云是一直让人监视高县令。
但高县令除了时常在县衙转悠外,只是偶尔过问一下县衙的事物,还都是小事,一点‘插’手县衙事物的迹象都没有。
不知道高县令打的是什么主意,凌云也只能是小心防备着。
罢免高县令的旨意在一个月后才到。
在接到圣旨的前一刻,高县令还欢天喜地的将人请进县衙,好吃好喝东西全都奉上。
结果来人宣读了旨意之后,高县令整个人都傻,如同晴天霹雳一般,高县令失魂落魄。
“这不可能,怎么会这样子,你是不是骗我的,为什么被免的是我,不是他。”
“你一定是看错了。”高县令犹如疯狗一样喊着,一只手抓着就去抢圣旨,口中还在不停的念着:“一定是你看错了,我又没有过错,为什么被免的是我。”
“为什么不是他,为什么不是他。”
高县令夺过圣旨,目光迅速的在上面寻找凌云的名字。
凌云的名字,他很快就看到了,但不是免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