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6.第356章 苏联的压力(1/2)
同在德军强势攻击下的苏联,比英国人更着急!因为现在德军已经快打到苏联首都了!莫斯科是苏联的首都,具有重大的政治和军事意义。希特勒深知,能否占领莫斯科关乎整个战争的命运。因此,德军在攻占斯摩棱斯克和基辅、推进至列宁格勒附近后,再次瞄准莫斯科,准备了代号为“台风“的大规模进攻战役。
为攻占苏联首都,德军调集了最精锐的180万兵力,74个半师,包括14个坦克师、8个摩托化师、1700辆坦克、1。4万余门火炮和迫击炮,1390架飞机,约占苏德战场步兵师总数的38,坦克师和摩托化师的64。于9月30日,从南翼发动了对莫斯科的大规模攻势。希特勒扬言一定要在10月12日拿下莫斯科。德国各大报纸接到指示,在10月12日留出头版位置,以便刊载“特别重要的消息“。
在莫斯科防线上,苏军只有95个师,共计125万人,装备990辆坦克、7600门火炮和迫击炮和677架飞机。德军兵力比苏军多0。4倍,火炮和迫击炮多0。8倍,坦克多0。7倍,作战飞机多1倍。德军在坦克、航空兵、反坦克炮兵、高射炮兵以及摩托化部队方面占据明显的优势。
10月2日,德军装甲部队从中部突破了苏军防线,对维亚兹马地区构成南北夹击之势。10月3日,德军在南翼占领奥廖尔。10月4日,德军夺取了斯帕斯杰缅斯克和基洛夫。10月5日,德军夺取尤赫诺夫。10月7日,德军从南北两个方向突破维亚兹马防线,包围了苏联4个集团军。陷入重围的苏军一直顽强抵抗到10月13日,牵制了德军28个师。13日,一部分苏军突出重围,退守莫日艾斯克防线,其余被围苏军大部分被歼灭或俘虏。德军从西、北、南三面包围了莫斯科。
10月7日,苏军增援部队11个步兵师、16个坦克旅、40个炮兵团和10个地雷、火焰pēn_shè器连赶到前线,在莫日艾斯克一线230公里的地域建立了新的防线。10月10日,朱可夫大将接任前线司令,重新组建了4个集团军,在通往莫斯科的所有重要地段上与德军展开了殊死的战斗。
现在苏联可是面临着亡国的危险!特别是苏联空军在德国空军的打击下,几无还手之力!德国空军装备的梅塞施密特bf109战斗机,是二战中性能最好的螺旋桨战斗机之一,比美国的p51野马战斗机也并不差!反观苏联空军,不但在作战飞机数量上远远少于德国空军,而且战斗机的性能明显不在一个档次!
当苏联的一线战斗机还只是装备两挺轻机枪,开放机舱的“坡立卡波夫”i-16时,德国人的梅赛施密特bf109f已经装上了20加农炮,并且速度要快得多。具有讽刺意味的是1934年,正是凭借着i-16,苏联空军才在世界上掀起了制造下单翼,可收放落架战斗机的热潮。同时要注意的是,苏联也是世界上最迟淘汰双翼机的主要国家之一,i-153一直用到了1942年。由于苏联人相信单双翼机可以相辅相成,充分发挥各自特色,这两种型号的飞机是同时开发的。
苏联主要依靠三家飞机设计局提供作战况都一样:德国拥有两个主要战斗机生产商,英国也一样,然后日本有三个。美国却以拥有七个主要战斗机供应商与他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华夏虽然也建立了好几个飞机制造厂,但是显然直到雷霆来到这个世界之前,华夏还没有一家飞机制造厂能够生产出真正的战斗机。
由于钢铁和铝材的不足,直到战争的最后一年,苏联飞机还大量使用木质结构,并且苏联的工厂也从来没有大量提供过真正意义上的大功率发动机。德国人在1941年6月22日发动的“巴巴罗萨”计划让斯大林震惊地意识到,研制新型战斗机的计划必须提前完成。战争的第一天,德国人非常自信地用2750架飞机向拥有大约12,000架飞机的苏联人发动了进攻。德国空军在吃午饭前就已经消灭了整个苏联空军的10%:800在地面被摧毁,400架从空中被抹掉。德国人优秀的bf-109g在1942年的天空拉大了苏德之间的技术差距,尽管苏联方面想要重新夺回平衡,但无论是雅克夫列夫设计局还是拉沃金的设计局,以及米高扬-古瑞维奇设计局,显然都无法完成这个任务。更不要说德国的喷气式战斗机项目进展很快,有可能很快装备喷气式战斗机。
虽然苏联也从英国那里获得了喷气式发动机的技术资料,并且还获得了几台英国喷气发动机的实物,但是由于英国的喷气发动机本身就不太成功,再加上战争的影响苏联的喷气式发动机就停了下来。直到战后才开始重新研制。
苏联研制现代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先驱者则是年轻的工程师阿尔希普?米哈伊诺维奇?尤里卡。他在活塞式发动机还在大行其道的时候,就预见到喷气式必将取而代之。为此在无法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和国家物力和财力都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尤里卡还是于1937年开始自行设计第一台航空涡轮喷气发动机。并经过数年努力,解决大量技术难题后,研制出苏联第一台pД-1涡轮喷气式发动机的样机,并在1941年4月拿到继续研制许可证书。但就在这时,战争突然爆发了,涡轮喷气发动机的研制工作被迫中断。
苏联人的武器设计思想是够用就行,能够大批量生产,并不追求技术上有多先进。但是现在他们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再不加紧获取先进的军事装备,他们也许就要亡国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斯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