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川沙开发(1/2)
强霖带着人,在川沙码头步行到了火车站。这段火车,还是北洋上海时期,黄炎培公几个人主持修的,没有更大规模的推广,还是因为南北战争。这个时期,人们还不会妥协,都想成为下一个王朝,还都正义无比。
坐火车,在座几辆人力车,总算到了贺敏学的基地。
几个人看到这些工厂区,有的工厂工程师已经在规划车间布局,培训工人,比如钟氏皮鞋厂。强霖先与这些工程师了解他们的意见。他们说这是文明工厂,我们肯定喜欢,环境好,人们都很精神。比在山东高级多了,员工也比内地聪明好学。成本高了一些,我们尽量提高效率。
看来也不都是为了钱,还是有人欣赏这些软环境的。望一望村子,基本上平房都改造成了二层的小院,怎么看都是赣南风格,井冈山的风味。就问设计师,设计师是赣新建筑公司从上海聘用的大学生,说是贺总选定的。
贺敏学现在还不知道他来,正在盯着给排水,因为钱还是够用,赣新建筑公司的设计师给未来家乡设计了百年的给排水,地下一人多高,并排4个人的下水井,好在进入小河的距离不远,又是地面施工,工程看起来很宏伟,江西的农民打工仔,本地的农民,都加入了这个队伍。赣新已经准备进口建筑机械了。
强霖巡视着,感觉这个区域和谐的乡村已经改观了,人口密度会加大,土地承受力会增加。污水处理也是一个问题。
贺敏学来了之后,强霖说,尽量引入轻工业,不要太多的污水产生。农产品加工也可以,只要降低污染就可以。强霖和斯励,斯励回来后帮助贺敏学,两个人都说如果太分散,成本太大。强霖说那就把下水弄小些,农民的房子尽量不动。道路能够承担工厂运输就行。分散工厂,少改变环境。
贺敏学思考一下,说好的。我这里作为主厂区,不再增加工厂,招商局总部和上海慈善救助中心可以放在这里。以后我一个村两个厂的建设,设计尽量低成本的污水处理和山下水。顺路解决农民的这些问题。
强霖赞同。强霖说,上海已经密度太大,我们不能够再往上海那边去挤。把那些涌入上海的人疏散到这边,但这里不是城市。城市可以随着他们的川沙镇建设,我们招商局和慈善中心不掺乎建设。但你们建筑公司可以参与。他对一直站在旁边的袁文才说。袁文才说我们已经参与镇江开发,他们已经把省会从南京迁出来了。
强霖说,怎么样,这次被清除出红党了吗?袁总说被警告了。我这里不是工厂,但建筑小工工资太低,他们技术比较差,我准备进些设备,正在培训小工文化水平。强霖竖起拇指,说主动按照红党要求做,他们是在尽量体谅你们这些战友。被开除的那些人是太不像话了,想最早时间翻本,就无底线压榨工人,我知道他们自己也亲自加班加点干,不奢侈,这点倒是做的很好。袁总说,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强霖说,小平陈云聪明着呢,他们自己会找到路的。我认为根本的解决办法是提高生产力,就是你说的用机械。资金肯定是重新洗牌了,怕是有些人要重新打工,再当工人,入红党。
袁总苦笑说,那就很困难了。强霖摇头,肯定比他自己对待工人要好,因为重新洗牌是为了更高的效率和工人的待遇会提高。在这些工厂当工人,就生活来说,也是不错的。
斯励说浦西上海大佬对我们这里开发很注意,有些人经常过来看。杜老大十分感谢我们开发这里,他就是这附近村子出去的,但14岁父母没有了。他说他会照应我们的。
强霖说着拿着笔,记下。然后,他告诉斯励,电报叶挺,让他给派出南洋部队150人到上海。另外,在浦东这里,南洋可以设立一个建筑机械厂。告诉他,未来几年市场很大。如果他需要,再给他从江西送500新工人过去。斯励,这南洋新来的150人与上海队伍在一起混编。上海20人队伍至少要留下一半,作为军官,其他人可以回去南洋轮换。以后本地保安工作,尽量用南洋部队。这里的人,帮会的太多,防不胜防。南洋缺人就从江西地少的农民调过去。混编完,上海还得派回去一个排35人。
强霖继续说,保卫工作斯励负责,如果缺人手,就从江西陈奇涵那里面调过来,或者叫你哥哥斯烈师长支援。斯励表示明白。
陈公博夫妇在一旁看着,思考着自己能体会出什么。强霖掉过头对陶斯咏说,孤儿和慈善救济总部在这里,但运行还是在上海。你的总部办公室在这里,上海分部也是你的工作。为了你的安全,你从斯励的南洋卫队里面挑几个人在上海驻地保护你。
你的上海慈善计划很是不好做,但是希望你能做大,比江西要大。陶斯咏说他会的,至少医疗慈善救济基金和医疗网点会建立起来。凯茜说她会帮她在上海选择分部地址,预计在石美玉大夫的医院旁边。起步资金只能给你50万大洋。
陈夫妇问他能干些什么,强霖说,有合适你们干的,并只有你们最合适,但是辛苦。陈夫妇问是什么。
强霖说,她希望这片农民一定要富裕文明起来,他们都有手工业,丝织,刺绣,养蚕,编织,大鹏蔬菜等等,都需要规模化的生产和销售。他们需要一家一家的自己试着自己联合。所以,需要一个小型贷款银行,让他们自己学习工厂化,给他们钱,让他们试,就和亲戚间借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