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风云再起(一)(2/3)
前大捷,但是也有一部分是来敲内蒙古军区的竹杠来了,例如聂荣臻和贺龙,张口就是几百挺轻重机枪,十几门迫击炮之类的,用沈玉泉的话说和以前打土豪分田地时的情形一个样。北平,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办公室,此时这里的主人已经不是原来那一位了,刚刚换来的这位面相宽厚且略有些苍老的矮个子将军似乎很满意这里的环境,司令部里的大部分参谋都听说过这位刚刚上任的司令官的大名——彬山元。
彬山元,日军陆军有名的大将、元帅。1880年1月2日出生于福冈县一个武士家庭。1893年4月,进入福冈县立丰津中学学习。1898年3月,杉山元中学毕业后即应征为陆军士官后补生。同年第14步兵联队。1899年12月,杉山元进入陆军士官学校,1900年第12期毕业。第14步兵联队大队长。1915年再次出任英属印度武官,其间出访德国,认识了飞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回国后大力鼓吹建立陆军航空兵,后来被任命为日本航空部部长。1917年8月晋升为中佐,第2航空大队队长。1921年6月,晋升为大佐。1922年4月,任陆军省军务局航空课长。1923年8月,改任军事课长。1925年5月1日,杉山元晋升为少将。1928年8月,调任陆军省军务局长。1930年8月。晋升为中将,被任命为陆军次官。
彬山元是一个坚定地大日本帝国主义者,坚定地认为日本只有不断地发动对外侵略战争才能生存下去。1931年7月,彬山元主持制定了《解决满蒙问题方策大纲》,明确规定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原则、步骤和措施。彬山元是中国“九.一八”事变直接的策划者和推动者,9月18日清晨,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消息传到东京后,杉山元紧急约见陆军省军务局长小矾国昭和参谋本部次长二宫重治,共同决定利用这一时机扩大事态,一举实现独霸中国东北的梦想。由于杉山元等军部首脑人物的怂恿、唆使,关东军加紧扩大侵略战争。不久,中国东北全境即全部陷入关东军的控制之下。1931年12月13日,犬养毅政友会内阁成立,荒木中将任陆军大臣,杉山元中将依然担任陆军次官。
与此同时,日本侵略军侵占中国东北以后,为了转移国际视线,又在上海挑起了一?二八事变,开始武装进攻上海。驻上海第十九路军奋起抵抗,与日军进行了惨烈的战斗,给予了日军重大打击。第十九路军腹背受敌,被迫撤出上海。而此时身为陆军次官的杉山元协助组织和指挥了日军这次军事行动,其手上在一次沾满了中国人民的鲜血。
就在日本侵略军同中**作战最激烈之时,第12师团师团长,离开了陆军省。日本陆军第12师团属于一等师,其驻地正好在杉山元的故乡,可谓“衣锦还乡”了。但他内心却很不快,因为杉山元认为,他是在上海事变还未结束就离开陆军省的。在任师团长的一年多里,杉山元举办讲演会,煽动人们的军国主义思想,以策应对中国的侵略。
1933月,杉山元被调任航空本部部长。任内重新制定航空兵操典,为日本陆军航空兵战术和航空兵教育奠定了基础。在他的不断努力下,日本陆军航空兵发展成一支有效的作战力量,他因此被称为日本陆航第一人。
九一八事变后,在陆军内部,拥戴荒木贞夫、真崎甚三郎的激进青年军官为中心的“皇道派”同以陆军省军务局长永田铁山大佐为主体的“统制派”之间的斗争越来越尖锐,1934年进入白热化阶段。在这两派斗争中,杉山元坐收渔翁之利,在同年8月的人事调动中,晋升为参谋次长并兼陆军大学校长,1936年二?二六事件发生后,杉山元因受到牵连而辞去参谋次长的职务。
1936年8月,杉山元任陆军三大核心首脑之一的教育总监兼军事参议官,11月2日,晋升为陆军大将。1937年2月任林铣十郎内阁陆军大臣。该届内阁倒台之后,在近卫文麿内阁里继续留任陆军大臣。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杉山元身为陆军大臣,极力主张增加驻华兵力,扩大战争规模,他强硬的反驳不扩大派的石原莞尔:“所谓不扩大,只是避免全面战争,而不是不顾皇军的威信。”他向昭和天皇担保,三个月解决中国事变。7月11日责成陆军省和参谋本部有关部门共同制定了《关于华北作战的协定》,向内阁提出增兵华北方案,7月18日,首相近卫文麿召开“五相会议”,身为陆相的杉山元力主增兵华北,第五师团、第六师团、第十师团下达动员令。向华北增兵二十万,马五万匹。8月10日,杉山元决定向上海增派两个师团的兵力。8月15日,日本政府发表了由杉山元起草的《对华宣战声明》,全面侵华战争被付诸实施。此时的杉山元非常乐观,叫嚣“迅速予敌彻底打击,以期早日收拾时局”。紧接着发生了成立北支派遣军,中支派遣军,设立陆军大本营,攻陷中国首都南京的事件,但蒋介石退入内地,依然不屈服,解决中国事变遥遥无期,杉山元这时才真正知道中国的辽阔无边。
近卫首相为早日解决对华作战,更换了外相和陆相。杉山元于1938年6月改任军事参议官。9月,杉山元在做盲肠炎手术休养期间被调任北支派遣军司令官。
在接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之前,大本营向杉山下达任务,即:“维持现在占领的华北地区的安定局面,努力迅速恢复河北省北部、山东省、山西省西部及内蒙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