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黄巾乱 第336章 苍天已死(第二更,求票!)(2/4)
攸这个人虽然年纪不大,城府却非常深,他很少会在别人面前露出这种神色。他如果说大事不好,那绝对是非常麻烦的大事。可是旁边人太多,他不敢乱了阵脚,连忙强作镇静的说道:“公达。不急,你慢慢说。”“这次羌乱的规模远远超出了我们的估计。”
这次刘修再也掩饰不住自己的慌乱了,瞪大了眼睛,一动不动的看着荀攸。
荀攸苦笑了一声,把刚刚从俘虏嘴里得到了消息说了一遍。钟羌确实是从金城过来的。大概是三万多人,其他两万人是安定、北地一带的散羌。他们和金城人的确有勾结,他们的头领就是金城人边章和王国,参加的羌人还有湟中羌和义从胡北宫伯玉、李文侯,号称三十六部,超过十五万人。
三十六部?刘修听到这个数字就觉得有些不对,不多不少。正好三十六?他记得黄巾起义好象也是分成三十六部来着,他们之间有没有联系?
“和太平道有没有关系?”
“这个不清楚。”荀攸摇了摇头,“如果有,那也是机密,那俘虏只是个千夫长,他不可能知道这些。”
刘修倒吸一口凉气,钟羌十万已经够他喝一壶了,再加上湟中羌、义从胡,十五万?
“将军,羌人主力很快就要到了。凭我们这点兵力不是他们的对手,既然已经救出了袁术,还是尽快撤退。”荀攸提醒道。…。
刘修连连点头,这次打的就是个突袭。他立刻把事情通报给袁术,袁术一听形势这么严峻,也不提立功的事了,立即招集部下。和刘修一起迅速退回安定郡治临泾。安定太守霍俊接到消息,连忙出城相迎。
说起来霍俊和扶风宋家还有些关系。霍俊是魏郡邺人,他的父亲霍谞便是宋光的外甥,宋光被人诬陷的时候,刚刚十五岁的霍谞上书为宋光辩诬。可能也正因为如此。霍谞在仕途上很顺利,但是士林中名声很一般。第一次党锢事起,时任尚书的霍谞是案件审理人之一,贾彪入洛阳,向窦武和霍谞说情,后来李膺被释放,只记贾彪的情,却不提霍谞一个字。
霍谞后来做过金城太守,在羌胡中颇有恩信,不过他毕竟是读过书的儒生,所谓恩信也只是他持身甚正,不随便欺负羌人,羌人感激他而已,要说羌人怕他,恐怕也有些言过其实。
因为父亲的原因,霍谞弱冠为郎,一步步升到安定太守,可能是鉴于父亲的遭遇,他和扶风宋家没什么来往。当然了,他不认宋家,士林也未必就接受他。
“霍府君,我要请安定的大姓吃饭。”刘修开门见山的说,“羌人叛乱,声势甚大,我需要他们的支持。”
霍俊一听说羌人的声势,也吃了一惊,不敢怠慢,立刻安排人去请。安定眼下最大的豪门便是朝那的皇甫氏,其次是杨家。杨家就是临泾人,一听到招呼,立刻便赶到了。
刘修打量着眼前这个身材高大的中年人:“敢问尊姓大名。”
“不敢,草民杨定,字整修。”
刘修想了想,依稀有些印象,好象历史上是董卓的部将,看他丰貌堂堂,一表人材,和演义中反面角色的样子可差得太远了。
刘修很客气的欠身致意。“能得杨君之助,是修之荣幸,也是大汉之幸。”
杨定目光一闪,一抹喜色从眼中掠过。杨家居然在安定有头有脸,可毕竟是边地人,在以关东读书人为主的朝廷官员眼里,他们都是蛮子,没几个愿意和他们客气的。看来这个刘修自己也是个边地人,对边地人更有认同感,不像那些书生眼睛长在头顶上。杨定连忙还礼:“明将军威名赫赫,定早有耳闻,能在将军麾下作战,保境安民,是我等荣幸才是。”
刘修和杨定攀谈了几句,这才知道杨家虽然没什么名声,可是实力并不弱。长年处在羌人的威胁之下,杨家和大多的边郡人一样,没什么读书人,但是家中部曲上千,建有自已的坞堡,平时自在放牧耕种,一旦羌人来了,他们退回堡中固守,一两千羌人还真拿他们没办法。
杨家不愁吃。不愁喝,现在就是想求点功名。可是大汉以经术取士,武人地位低,安定最厉害的皇甫家都很难出头,更别提他们这样略逊一筹的了。说到这里,杨定有些郁闷的叹了一口气。“安定现在最有名的是王节信(王符)先生,自从明将军将他的《潜夫论》印行天下,我们也跟着他沾了些光,出去一报籍贯,那些读书人便会问。可是王节信的乡党?言语间多少能客气一些,总算压了北地傅家一头。”
“北地傅家?”
“是啊,便是灵州傅护羌家。他们家出过二千石,还封了侯,在我们这片地面上,也就是皇甫家能和他们家论个高低。真要说起家世来,傅家还要压皇甫家一头。如今出了王先生,我们安定总算是胜了他们一着。”…。
杨定说得眉飞色舞,好象占了多大便宜似的,其实王符跟他除了是同乡,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可见人解决了温饱之后要面子是通病,不是哪一个人的毛病。
刘修到关中的时间太短,对凉州的情况更不熟悉,不知道这傅家是什么来头,杨定见他言语之间有些淡漠,连忙提醒他说:“傅家作为北地的世家。从前朝傅介子传下来近三百年了,明将军要在凉州,难免会和他们打些交道。傅南容是个人才,可是脾气也不小,明将军可要留心些,莫要惹恼了他。”
一听说傅介子,刘修这才有点印象。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