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邀约与同盟(1/3)
这世界上本来少的便是那一双只为你停留的眼——在拂去尘埃之前。
在公主日记上映之前,当我看到导演加里-马歇尔的名字时,就有一种迫不及待想走进电影院的冲动,相信很多人都与我一样。
这个老头为我们带来了太多了欢乐,还记得风月俏佳人引动的笑意吗?让我们在电影院里笑的前俯后仰,最后又感动的流泪吗?那是我第一次在电影院里流泪,那个时候我只有20岁,还是个大学生。
现在我走上了娱乐记者的岗位,专业的直觉并没有抹去对于电影美好的记忆,我依旧心潮澎湃,对公主日记心生期待。但当我看到公主日记选择和荒岛余生同一天上映时,这种期待又变成了不安,我怕它会颗粒无收,是这样,我害怕。
相信很多人都有着与我同样的想法,《公主日记》是以卵击石。对!荒岛余生就是那颗坚硬的石头,我以为加里-马歇尔会在罗伯特面前碰的头破血流,以为那个新人安妮海瑟薇会被汤姆汉克斯狠狠的教育一顿。
怀着这种忐忑不安的心情,我走进了电影院;但当我从电影院走出的时候,所有的担忧都消失的一干二净。
那是一部好电影,是一粒金子。它总会发光的,我对自己说。但在我肤浅的认识和想法中,依旧没有意识到《公主日记》会取得最后的冠军。天啊!如果有人对我这说的话,我一定认为那是愚人节的笑话。
但这个看似笑话的事情竟然发生了!
公主日记以黑马的姿态干掉了荒岛余生,我欢呼雀跃,觉得并非所有人都像洛里斯先生那样有眼无珠。好吧,这是美妙的一天!让我们尽情的欢庆吧,为公主的胜利而欢呼。
在这里我必须点评赞美两个人:一个新人女主角,安妮-海瑟薇,听说这是她第一次拍摄电影。
她表现出了一名天才演员的所有素质,美丽的面孔只是点缀,那灵动的痦子才是我最喜欢的东西;还有偶编剧华人苏,那是一个神奇的男孩,我曾经有幸参访过他,就和普通的华裔一样,谦虚而才华横溢。
我相信赌约的事情一定不是他先挑起了,无论是拉里-贝尔还是洛里斯-兰都是嚣张跋扈的人。
整个电影中有三个画面让我感受最深:第一,是迈克尔在弹电子琴,键盘上散漫了七彩豆;第二,是米娅湿漉漉的走上讲台,宣布自己接受公主称号的瞬间;第三,是最后误会的时候,米娅和迈克尔的机械舞。
好吧,作为一个不到三十岁的女孩(请允许我这样称呼自己,看完公主日记后我觉得自己变年轻了),我没有洛里斯那些身经百战后锤炼出来的专业素质,作为一名半途出家的娱乐记者,我也没有资格对演员的演技和导演的镜头语言过多点评。我只是从一名普通观众的角度,做出我最朴素的判断:公主日记是一部优秀的商业电影。
华人苏抓住了每个女孩心中的小狮子——成为公主。是的,每个女孩都有一个成为公主的梦想,小小的自卑、羞涩、腼腆、希望在犯错误的时候转到地缝里;有一个最好的朋友;一个暗恋自己的羞涩男孩;幻象着美丽的爱情,这就是大多数女孩子的梦想,华人苏抓住了这个梦想。
我能称他为女孩之友吗?当然,他了解我们。
公允的来说,公主日记并没有什么出类拔萃的艺术性,在这一点上荒岛余生甩了它几条街。它的叙事结构,画面风格也比较普通,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但却让人看了很舒服,我想这就是好莱坞轻喜剧语法规则的魅力,没有情绪的大喜大悲,但却能让我们恰当好处的投入;没有负担,却能让我们感觉到励志。
这是一部完美的轻喜剧,一部注定在这个圣诞节大红大紫的青春电影,孩子不会拒绝它,即便只是为了看看美丽的安妮,青年们也会走进影院,相比起荒岛余生,它有太多的卖点。
瞎吹一下,公主日记必定是圣诞档的最后胜利者,安妮的美丽必将闪耀整个美国,这是属于公主的胜利。
——波士顿环球报记者玛丽-冯丽德。
玛丽-冯丽德刊登在波士顿环球报的文章在第一次时间传遍了全美国,为本就愈演愈烈的公主日记风潮,添上了一把躁动的柴火。
“嗨,你看了公主日记了吗?如果没看我建议你去看看,那是这个圣诞节最棒的电影。”
“你看了公主日记吗?如果我们就不要加入我们,先去看电影吧,我们都在谈论这个。”
“是的,我想我应该去看看这部电影,我周围的同学都在谈论它,如果我不去看,就无法融入团队。”
没有人不在谈论这部电影,所有人都喜欢安妮-海瑟薇,这个拥有最纯净眼睛的女孩;都对加里-马歇尔的执导功力赞不绝口,开头完整的叙事蒙太奇和最后的米娅宣布接受公主头衔时的大特写都是如此令人难忘;更有不少人将苏颉视为偶像——还有什么比一个22岁的成功编剧更令人肾上腺分泌加速的呢?这个世界需要这样的榜样,需要一个没有负面新闻,能够成为灯塔的偶像。
不过现在这个人们口中的偶像却陷入了尴尬之中。
天空是橙澈的没有一丝云影的湛蓝,圣诞节的纽约难得出现这样的好天气,大多数时间,它都是大雪纷飞的。
安妮闯进了位于51区的德式别墅,自从女孩在这里度过了难忘的一夜之后,对于闯进着里,她变得肆无忌惮。
房间的布置好像有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