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镇江之降(2/3)
目前的中国民众还没有形成民族主义概念,几乎完全是文盲构成的农民军也不可能有国民意识,全军上下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就是把军队、地盘,人口等当成了自家产业,就是后来红色天朝统一了那么多年,也没有根除山头主义,封建思想。所以贵福哥决定一步步来,先怯薛式亲卫将领制度,拉近各军将领与自己的隶属关系,逐步加强自己对其他非嫡系太平军的控制,而后将童子军扩编为国防军,建立军校及国防大学,培养近代军事人才,至于改编各路太平军的军队,则要等到大局已经定的情况下再说,目前就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收编其他主将军队,无异于自乱阵脚,自我阉割,纯属作死···
会晤结束后,贵福哥命令设宴款待诸位太平军将领,各军晚餐也都加了肉菜,而在黑沉沉夜幕下的镇江城里则是一副悲戚戚的景象;
钦差大臣和春逃至镇江后,环顾身边只有四千余残兵,部将只有总兵冯子材一人堪用,镇江也已经是孤城一座,而且听闻说围城太平军是最凶厉的童子军所部,这位拔毛幼主拥有一支颇能及远的轮式洋炮队,摧墙破城犹如摧枯拉朽一般轻而易举,所以镇江城也是危在旦夕了。
有部下建议和春乘船逃往通州,虽然江面上有扬州贼寇(李昭寿部)拦截,可只要百余艘船一起冲击的话,总会突围出一部分的,然而和春拒绝了这一建议,他知道此败全军覆没,咸丰帝绝不会放过他这个不中用的奴才的,而且还会迁怒于他的家族眷属···所以他愧惧交集,斥退左右后,以御赐短刀对准心口一顶贯穿,立即嗝屁了账。
钦差大臣和春自杀身亡后,镇江城内清兵更无战心,第二天太平军派出军使靠近城墙射书劝降,竟无一名清军敢鸣枪放箭,因为从城墙张目望去,只见城外不但太平军人山人海,而且三里之外,上百门马拉轮式火炮已经缓缓驶近!
这时候敢杀对方军使,就是要断送全城清军的性命啊。
城楼上的总兵冯子材动了动僵硬的面容,低头展开太平军使节射上城的劝降信,上面是一首打油诗,起头五个大字;幼主免死诏
速献城池出迎降,既往不咎免死罪。
本是汉家苦出身,何为异族作狗奴?
这封劝降信是贵福哥专门写给冯子材的,太平军对冯子材评价很恶劣,认为他早年投身天地会聚众起事,后来屡降官军,叛卖昔日结拜兄弟,后来更铁心充当朝廷鹰犬,积功升为千总,后随广西提督向荣镇压太平军起义,一路尾追到天京城下,可以说他那总兵顶戴就是用太平军将士的鲜血染红的,是该千刀万剐的死敌。
然而贵福哥的前世记忆对冯子材印象不坏,记得这个老兵痞子后来在镇南关英勇抵抗法军,算是为民族作出点贡献,所以有意留他一命。
这个主意也得到黄三爷、李秀成和韦志俊三人的赞同,他们的观点则是幼主应具有汉家天子博大包容之量,如果象冯子材这样罪大恶极之人都能宽恕免死,那么平定中原之战就会有更多的汉族官吏放弃抵抗,主动献城归降吧。
冯子材捧着这份诏书,泪水簌簌而下,‘本是汉家苦出身’几个字打动了他!
他早年出身贫苦,4岁丧母,10岁丧父,与祖母、兄长相依为命,孤苦伶仃,只上了两个月的学便辍学。为了活命,小小的冯子材不得不随大人贩盐、做木工、捕鱼摸虾、护送牛帮!
饥寒交迫的生活驱使流浪街头的少年冯子材操刀使剑,练就一身好武艺。但藉此拳脚功夫,冯子材替人放木排、做保镖,受尽凌辱,依然朝不保夕,所以后来他为出人头地,操刀吃起了断头饭,凭着一股悍不畏死的拼命精神,他当兵做匪一路血泊里打滚,终于熬到总兵顶戴,年近四十却无暇娶妻生子···
······
半个时辰后,镇江城门大开,三十九岁的总总兵冯子材双手托着战刀,领着四千多清兵鱼贯出城,他摘了顶戴花翎,将辫子盘在脖子上,一人当先,向千米之外~~万千童子军中那面中军大囊旗缓步走去。
大旗矗立下,众将簇拥着一位金黄龙袍的少年统帅,正是太平军幼主贵福哥。
上千名披甲持刀的刀盾手排成两列长排,夹道相迎满清降将,冯子材就在森森刀光一路走到中军大囊下,双膝跪倒,奉上指挥战刀,以头顿地喊道;
“罪将冯子材,累累冒犯天军!不敢推诿死罪,但求杀我一人而饶恕营内汉人罪兵,幼主洪福齐天,千岁千岁千千岁!”
“嘟!大胆!”太平军诸将中跳出一个叫杨辅清的,(按照贵福哥事先安排,扮演挑刺的,否则真不敢跳出来)喊道;“冯妖头心怀叵测,着实该杀!幼主殿下只能尊称永岁,岂可只活千岁!就此一项就死罪难恕,殿下!此妖头罪大恶极,今又心怀鬼胎,应该立斩不饶!”
“是啊,殿下!”第二个背台词帮腔的是老筒子刘官芳,大叫着道;“冯妖头可恶,残害我们天国那么多天军兄弟,杀!杀!杀!立杀不饶!”
“杀!杀!杀!”
周围上万人齐声喊杀,如雷杀声,声震旷野,很多缴械投降的清军跌坐在地,面色如土,因为清军以前就经常出尔反尔,杀降虐俘如同家常便饭。
冯子材拜伏于地,身体僵硬···他在等,如果这位幼主也要下令杀俘,他就暴起抽刀拼命,争取在被乱刀砍死前,多杀几个太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