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亲征(1/3)
当楚湛在早朝时提出要御驾亲征后,大臣们反应不一异世官二代。武将们自然备受鼓舞,一个两个都激动的跑出来请战,表示要和皇帝一同上战场。而与武将们完全相反的却是文臣们,他们都是一脸的忧心忡忡,只会道“陛下三思”,不是他们太过酸腐软弱,只是前朝时那个倒霉皇帝的例子过去才没多久呢,怎么不让他们引以为戒?
当然,和前朝时那倒霉皇帝相比,楚湛和他是大有不同的。旁的先不说,这位小皇帝本就是武将出身,身上多有军功的,能征善战用在她身上也还合适,又怎么能用前朝时那连战场都没上过的皇帝和她相比?
文臣武将各执一词的在早朝的朝堂上吵了起来,整个宣政殿差点儿都被闹得鸡飞狗跳了。不过他们显然忘记了,真正的决定权是在皇帝手上的,而这位越来越具有帝王威仪的小皇帝却已经是铁了心的要御驾亲征了,所以大臣再说多少都是没用的。
被吵得脑袋都开始疼起来的楚湛终于放弃了让大臣们通过商议达成一致的想法,她沉声喝道:“朝堂之上吵吵嚷嚷如闹市,成何体统?!”
皇帝的威严是不可侵犯的,她这一声喝,整个大殿顿时安静了下来。随即,文武百官齐齐下跪拜倒,三呼“臣有罪”三国之袁家我做主。
看这架势虽大,不过楚湛也明白,这些人嘴里虽然喊着“臣有罪”,不过心里该怎么想还是怎么想。她也不想再纠结了,直接道:“边关战事危急,朕决定明日一早便带兵出城。朝事暂由……庄王主理,各地调拨的兵马都在路上集结并入吧。”
皇帝亲征,这规模自然不可小觑。前朝时那个倒霉皇帝亲征时,可是号称领兵七十万的,各州各地均需调遣兵马前往。楚湛自然不可能一下子就把全国的兵力都抽调一空了,所以她只从各地抽调了三十万兵马同行。只是她也明白兵贵神速这个道理,所以也等不及那些兵马赶来京城集结了,索性路上一路收编便罢。
这一下,大臣们更是不干了。文臣们一个个激动得都失了文人风度,极力劝说皇帝三思,武将们虽说心里暗自佩服小皇帝的胆量魄力,不过这样的确危险,于是他们便也免不了要去劝两句了。于是情况瞬间峰回路转,文臣武将难得达成了一致,然后齐齐劝谏皇帝。
楚湛有些无语,干脆板着一张脸道一声:“朕意已决,诸卿不必多言。退朝吧。”说完也不等总管太监长声宣布退朝,自顾自的起身,一甩衣袖就走人了,留下众大臣面面相觑。
***********************************************
御林军、羽林卫各调五百,龙肃营抽调三千。楚湛此次亲征虽算得上是行色匆匆了,不过该有的皇帝依仗还是要靠这些人来摆的。除此之外,早先因为发生战事调集到京城护卫的兵力已有十万,再加上原本的五万固定守军,楚湛这一走,便有带走了五万精兵。其余二十五万人却是要等路上集结归入了。
一国之君带走五万兵马出行,如果是出巡的话,这样的护卫阵容也算是够了的,但如果是上战场,这点儿兵马还真是有那么点儿不够看的。虽说路上会有兵马随时加入,不过这样的举措还是有些冒险了。
没像前朝那些御驾亲征的皇帝一样弄上一副明黄色的仪仗,然后晃晃悠悠的往边关游山玩水而去。楚湛的仪仗是能省则省了,而且这一路轻车简行的行军,前行速度一直很快。
整个队伍只有寥寥数辆马车,这支队伍沿途随时都可以补充粮草之类的东西。这些马车除了拉上一些必要的物资,外加带了两个医术精湛的太医之外,也只有一辆较大的马车是皇帝的专属马车。虽说楚湛有马车,可是大多数时候她还是和将士们一样骑马前行的。
没有穿皇帝那身招牌式的金黄色盔甲,楚湛再次穿上了一年前回来时穿的那身黑衣黑甲。旁的先不说,黄金盔甲比起一般盔甲来说是又重又不顶用,除了作为皇帝的招牌被人当靶子用之外,那玩意儿根本就是个累赘,所以楚湛果断的把那套盔甲扔京城里没带来。
她一身的黑衣黑甲,骑在一匹神骏的高头大马身上,整个人气势凌厉仿佛出鞘的利剑,一路上也不知道引了多少人的目光来看。队伍中知道她身份的总是忍不住往她这边多看上两眼,不知道她身份的也不禁为她的风采折服。
日复一日的急行军,即便如此,也需要十余日才能到得了沙丘城附近和关定北汇合。从第三日起,各地的兵马便开始源源不断的汇聚而来,因为领兵的最高主帅是皇帝,所以各地的将领也没敢糊弄,派来的到都是些年轻勇武的精兵。
这日晚间,亲征的队伍正巧路过蕲州需要安营扎寨的过夜。之前路过的州府他们基本上都是入城的,不过现在楚湛这一行兵马已经汇聚有二十万人了,再全部入城显然很不现实。于是她便只带了御林军、羽林卫和龙肃营的这四千兵马外加一万精兵入城了,其余人马都听令停留在了城郊安营扎寨。
傍晚看到城池的时候,楚湛便已经回了自己的专属马车,之后也没再露面,一直到入了蕲州城进了知府府内,她才从马车上下来。而此时,带来的那些人马已经分散将整个知府府完全控制住了,她的身边也只剩下了少数的亲信。
蕲州知府不过五品官,放在京城里刚有早朝的资格,却是没有进入宣政殿的资格的,更何况是这小小的地方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