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四五章 陷落(1/2)
(谢:在鸟看书、oonhw、100个可能、奔波劳碌v、沙碎、一叶青竹、剑山青枝莲等兄弟的票。)
数日之前,玄宗连夜离开长安的消息在次日清晨被朝臣们知晓。这个消息不亚于洛阳和潼关陷落那般让人震惊。所有人都明白,所谓‘西巡’不过是冠冕的说话,其实陛下就是逃出长安了。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朝中众臣惊恐万分,很快,朝臣们都开始收拾家当准备逃离长安。陛下都跑了,长安城必是守不住了,此时不逃更待何时?
不久后,官员们的仓皇行为引发了全城的大恐慌,陛下逃离长安的消息也很快传遍的全城,而这个消息的潜台词便是,长安受不住了,叛军要到了。百姓们既恐慌又沮丧,同时又有一种被陛下欺骗的感觉。前几日还张榜公示,信誓旦旦的说长安稳如泰山,告诫百姓们不要惊慌,说什么陛下和长安共存亡,要求军民一心死守长安,而下一刻,陛下自己便带着皇子贵妃跑了。
但现在,百姓们也无暇去责骂计较这些了,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逃出长安或者留在长安。答案很显然,洛阳城中的惨剧被幸存者带到京城之后,在无人相信安禄山的叛军会对百姓们秋毫无犯,没有人愿意留在即将被叛军占领的长安等待被叛军践踏杀戮的命运,他们要逃离这里。
于是乎,短短一上午的时间,长安城的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都开始收拾东西,携儿带女开始逃亡。惊慌失措的百姓们挤满了长安平日里宽阔的几乎看不见人的街道,挤满了四城的十几座城门口的广场。长安城的人口本就超过了百万之众,再加上从洛阳等地逃难而来的几十万难民,汇聚成了百万逃亡的难民大军,充斥了每一处街道。他们拥挤叫嚷拥堵在道路上、街道口、城门前,哭喊声哀叹声不绝于耳,一副末日将至的景象。
然而,朝廷中并非没有站出来主持局面的。譬如平日唯唯诺诺看似没什么主见,甚至陛下逃出长安都没被通知的左相陈.希烈,此刻他是长安城中的最高官长,他便成了一些不愿逃离的官员的主心骨。
陈.希烈倒也硬气了一把,得知消息之后首先便召集了十几名长安禁军的将领来政事堂,告诉他们,谁都能走,但他们不能走。陛下虽离开长安,但却不等于放弃长安,要求这些禁军将领们约束兵士,加强工事死守长安,决不能和百姓们一样想着逃走。
禁军将领们普遍有着较强的自信,很多人其实根本没把叛军放在眼里。加上城中尚有近六万禁军兵马,足够时防守城池,于是他们拍着胸脯保证定会守住长安城,绝不会容叛军攻入长安。
陈.希烈很是欣慰,为了进一步的稳定民心,他下令关闭长安城的十几座城门,拒绝让百姓和官员外逃。并且派人在城门口宣讲,说流传的消息都是谎言,希望百姓们安心回家,长安城一定不会被破云云。
百姓们哪里听得进这些鬼话,上百万百姓拥堵在城门口,大声叫骂着要求打开城门。不少激进之人开始用石块朝守城士兵身上砸,还有不少人开始纵火烧街,形势眼看便要陷入不可控的局面。陈.希烈无奈下令开城门放百姓出城。于是乎,就像是出笼的羊羔一般,蝼蚁般涌出城门的百姓瞬间铺满了长安城四周的雪原,黑压压的百万之众的难民像是一朵移动的乌云一般让人惊悚。
难民们出了城之后先是迷茫于往何处而去,但很快他们便确定了逃难的方向。那便是往西逃走。一来这是叛军前进的反方向,二来这是陛下逃离的方向,三来西边是王节度使的剑南陇右所在,而王节度使手握十万大军,这也是大唐目前仅有的兵马了。这三条无论从那一条看都是往西比较安全,于是黑压压的逃难大军顶着寒风拖儿带女不约而同的往西逃去。
百姓们的疯狂大逃亡持续了两天时间,胆小的第一天跑了大半,留下来的都是些有家有业故土难离之人,或者是根本不信长安会论落于叛军之手的百姓。然而,现实逼着他们不得不走,因为在第二天的午后,叛军的骑兵先头兵马便已经抵达了长安城下。
虽然那只是两万骑兵而已,对于长安城而言,这两万兵马尚不足以攻破坚固的城池,但人人都知道这两万军的到来意味着什么,那意味着叛军的大军即将抵达。而当这两万叛军抵达之后,长安城的四城城门将紧紧关闭,再不会任任何人出入了。于是赶在之前的一个时辰,不少人及时的逃了出去,剩下的约莫十几万百姓便全部无法外逃,被彻底圈在了长安城这座巨大的坟墓之中。这些人当中大多数为老弱之人,他们无法承受这样的天气下逃难的艰辛,他们宁愿死在长安城中,也不愿去受颠沛流离之苦。
当然,城中还有好几万禁军兵马。虽然有近两万兵马,但剩下的士兵尚有近五万人,他们在陈.希烈等少数官员和七八名禁军将领的率领下准备同叛军决一死战,证明他们是无畏的大唐忠臣。
大唐天宝九年正月二十八,安庆绪史思明率十五万大军抵达长安城下,于当日巳时末展开了对长安的攻城战。禁军的战斗力再一次得到了检验,那只是一帮老爷军。当叛军以蜂拥之势猛攻东城城门的时候,城头的禁军的惶恐是显而易见的。虽然机械的弯弓射箭,阻挠着叛军的攻城,但几乎每个人的心中都打着随时拔腿逃跑的打算。
虽然一开始,禁军依靠着高大的城墙防卫工事给叛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