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勿谓知音稀(1/2)
515.勿谓知音稀
唐老师是那所名声很大的华师的文学院中文系的女教授,因为脸蛋**,就在师生中有"不老魔女"之称,她在阶梯教室上大课的时候,经常座无虚席,可惜绝大多数都是为了一睹这位冰肌雪肤的女老师的好看模样,还有些不沾边的师生恋的幻想,却不知唐老师是江城女人,而江城女人很少会移情别恋,即使有,也一定是因为被自己三瑞的丈夫所逼的。
这一点唐老师心里自然明白。自己是中文系的知名教授,又有着极高的文学造诣,光是唐诗宋词元曲演变的相关专著就有好几本,而且讲课很有**,动静相存、快慢有序、声音清脆悦耳、语调悠扬顿挫,令人倾倒。我曾经对刘文博夫妇说起过听唐老师讲课的体会:"就像那个幕僚回答苏东坡的那样,时而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时而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棹板,唱****。"
"我的眼光不错吧?"唐老师很喜欢我的评价,就会对刘教授自我炫耀:"一看见小拐子,我就知道他是学文学的一块好料!"
"就和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血战湘江不是重点,遵义会议才是关键;就和一二四方面军会师不是重点,决定剑指延安才是关键一样。"刘教授喜欢用手指着自己的鼻尖自吹自擂:"你喜欢小拐子不是重点,我发现了小拐子才是关键!"
"知道伯乐与千里马之间的故事吗?"唐老师会亲切的给我的碗里夹菜:"其实伯乐不过就是眼神比较好,却不知道其后的喂养、**和训练才是最重要的;发现大年是你的功劳,可你看他的这个平头会变成长发飘飘的文艺青年吗?还不如让这个信佛信道的年轻人去和唐诗宋史作个伴更合适!"
刘老师根本不听他老婆的,反而向我寻求支持:"小拐子,你自己说,学了那些汉语言文学干什么?除了和你师娘一样当老师就是当那种四体不勤的研究学者,除了逢年过节到乡下给人写春联就只有站在黑板前吃粉笔灰了。当然根本不能与我们的绘画相比。不说社会地位,就说收入报酬也是有着天壤之别!"
"从来没有用金钱衡量文艺的高低的。"唐老师拍着手说:"大年,你来说!"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我读的是唐人王维的那首《送綦毋潜落第还乡》:"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逢。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大年,我知道孟浩然的一首《留别王维》。"唐老师听懂了那句"勿谓知音稀",张口就是一首诗:"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还掩故园扉。"
"背诗谁不会?孟浩然的我也会。"刘文博背的是那首《夏日南亭怀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夜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消响。欲取鸣琴弹,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终霄劳梦想。"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我念的是秋瑾的《满江红》:"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何处觅知音,青衫*!"
那个一口美髯的大画家有些狐疑:"这是谁的诗?怎么没听过?"
"我知道,秋瑾的!"唐老师笑靥如花的抢先说:"还是一个女人呢!"
虽然借着前人的诗句,对唐老师表达了愿意当她的知音的意思,可是汉语言越来越不受重视、古典文学和者盖寡的窘境随处可见,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不仅因为现在社会上实用主义盛行,而且因为经济效率的杠杆与纯理论的学术研究之间形成**的扭曲,本来就是阳春白雪的中国古典文学及研究自然就越来越变得门可罗雀、无人问津了。
由于受到教育改革以及社会浮躁情绪的影响,本来汉语言就越来越不受重视,和满世界到处可见的外语强化和辅导根本无法相比;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从中学开始,语文教育的作业时间就越来越被其他学科挤压,使得学习汉语言的学生的兴趣热情远低于外语,以至于大学的语文学科已然被边缘化,呈现出"洼地"现状,这就有些"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意思。
如果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话,那么语文教师无疑就是这*桂冠上的明珠。然而语文教学摆*不了为应试教育的束缚而采取的短期行为,语文老师就不得不把丰富厚实的语文世界收缩于一本《考试说明》之中,学生听、说、读、写的空间缩小,纷至沓来的资料,生苦不堪言,从小就失的兴趣,到了大学阶段自然就**无遗。
于是,本应该十分荣耀的汉语言教育就这样遭到了冷落,大学语文老师变成了*上碓窝耍狮子--费力不讨好的角色,华师的文学院里有些选修课甚至因为报名人数寥寥而不得不为维系发愁,因为教育现在推行的同样是经济工作中的末位淘汰制。这种目光短浅、急于功利的教育方向和现在的基础科学研究一样,变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中国的改革如今陷入了一片混乱中,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匆忙推出大修公路、大建高铁、大力发展重工业的四万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