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制度在实践中形成(2/2)
很多事务的有效方法,能够让省、县工作人员有执行的依据,而不会一时无所适从。不过后来各种各样规定越来越多,弄得陈淑珍自己有时候都记不清楚,秘书处经常会为了一件事情,替她翻找规定,感觉这样下去不行,她曾经赵赵子赟商议此事,赵子赟却是另有想法,老师的现代制度不可能照搬来用,他希望通过这种法子,来摸索察省的管理体系。
很多规定都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从结果就能看出是不是合理,比如眼前这份察省摊贩集中售卖之规定。
“淑珍嫂子,还记得这个吗?”赵子赟扬了扬手里的文件。
从他手里接过来,陈淑珍看完就笑了:“这个就是你异想天开的!”
赵子赟笑,这确实是他有些草率的规定,起因还是他一次乘车从外面会都统府,上堡街道本来就不是很适合汽车走,新的商业区形成后,不但商号涌入,摊贩也大量涌入,沿街叫卖,当时他的汽车可谓寸步难行,不得不自己下车走了回去,一时火起,想着老师提及的什么现代城市引摊入市的法子,便不过大脑的出了这个规定。
一执行,他就发现纯属笑话,摊贩要生存,自然是朝可做生意的区域聚集,小本生意,还玩什么固定销售?那样不如开商号了,而且这年头的交通,出了省府、军队和部分大商家有汽车,多数人还是步行、人力车、马车什么的,对于他们来说,上堡的街道不狭窄,反而没了沿街摊贩,有诸多不便,比如这报童,你不让他沿街叫卖还怎么卖报?
这个规定算是省府最短命的,不到十天,陈淑珍就发告示将其废除。
纵观察哈尔的各种规定,实施下来情况还不错,合理的占了大多数,其余的也是有利有弊,被废除的并不多,花了差不多半个月,赵子赟和陈淑珍才将六百多项各种规定梳理出来,赵振带着几名秘书负责分类,然后重新抄录,将相同和类似的抄在一起,其中被陈淑珍和赵子赟用红笔划掉的弃之不用。
这件事做完,赵子赟便将这些保留的规定分类发往各厅,由各厅根据自己的情况,再结合南京国府发布的一些法规进行调整,调整过大的,各厅必须写出调整的理由。
信息很快反馈回来,出乎意料,各厅居然有很大调整,一看理由,陈淑珍为难了,几乎八成的调整是因为和南京国府的法规有矛盾。
“你就是画蛇添足,咱们做咱们的,管南京做什么?”陈淑珍有些不满。
赵子赟自嘲道:“我还不是想着别和国府的有冲突,省得麻烦嘛。”
仔细审核,二人还是决定坚持察哈尔自己的,在召集各厅厅长、副厅长商议后,察哈尔省府成系统的一批规定正式定了下来,准备在三三年全面实施,在这之前,除了在察哈尔日报上连续发布外,省府还印制了一大批,张贴在各县街头,让民众了解。
“子赟啊,以后你还出临时规定吗?”张鸿拿着新印刷成册的规定问道。
“出啊,为何不出?而且你们这些厅长也别闲着,该你们出的临时规定别总指望我。”
张鸿有些后悔自己多话,这不是揽事么?
“没错!该你们的不能推,以后年终汇总整理也是你们的事。”陈淑珍接口道。
张鸿一听,胡乱应了声掉头就走,他怕再说下去还有事,出规定简单,但考察效果和整理就费力了。
这种模式在察哈尔成了固定的工作方式,工作中出现问题,各厅都是先出临时规定,看效果,然后调整,最终形成正式规定,一步步,察省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一系列制度。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