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下书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钟爱之国》

TXT下书小说网(txtdown.cc)

首页 >> 钟爱之国 () >> 第11章 说普通话的不是普通人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txtdown.cc/75122/

第11章 说普通话的不是普通人(1/2)

观音庙是个跟龙光镇差不多的小码头,因为离渝洲近,河边靠着的大船却比龙光镇多得多。码头上外地口音的人比龙光镇多了不止百倍。

这时节的生意主要还是以农产品为主,除了粮食,最大宗的交易是生猪和肥料。

许多有门路胆子大的,这时候都在开始从沿海买轻工产品回内地,从内地拉农产品去沿海的生意。

此时的内陆地区,各地风俗都差不多,对外地人防范得紧,直接与当地村民做生意很困难,大部分交易要经过当地的无业二流子中转,比如何二流收蚕茧就是个例子。本地人宁愿相信当地的二流子,也绝对不会相信一个外乡人,但二流子往往都是胆大的,所以第一批富起来的人,普遍城管气质偏重不是没道理的。

自己是个外地人身份的叶芦伟,让何二流不要开口说话,然后自己操着一口纯正的普通话去找人问。

这年代能说一口纯正普通话的,基本上可以断定不是普通人。再牛逼的地头蛇,听到这一嘴普通话,瞬时就要老实本分很多。叶芦伟没费多大功夫,就绕开当地二流子,找到了一个正在码头上等货的光东人。

这时节光东人收的茧子,主要是走私到台湾和香港,福建人此时还在用蚂蚁搬家的方式,走私柴油和各种润滑油调节国内市场,基本看不起蚕丝这点季度性的不稳定利润。

苏洲和泸海现在还没开放,私人企业毫无生存的机会,本地的蚕茧都在外流,哪里可能来内地找货源。

叶芦伟的普通话和专业谈话方式,镇住了那位光东客,开口出的价格就是三十五元每公斤,但是要测含水量。叶芦伟笑了笑,没有说行也没有说不行,带着光东客先去看货。

叶芦伟相对专业的处理方式,带来的蚕茧品相,超出现在这些用背兜做生意的散客很远。光东客奇怪的目光中包含的意思叶芦伟也懂,不就是怀疑哥偷的正厂产品出来卖么,哥就是要你这样怀疑,不然你还真不可能相信哥手里有大量货品等着出手。

光东客想要检查含水量,叶芦伟阻止了。并且含笑开出了个四十八元每公斤,如果要扣减含水量七十元每公斤的价格。之后扔下光东客和何二流在车边撕,叶芦伟包了一辆中型面包车向下游一个叫清溪的镇子飞奔而去。

想包个小型的车子,问题是现在这种小镇哪里可能有啊,就这个中型面包车,都是正常客运公司的班车,司机被叶芦伟出的价钱逼到死角,偷偷开出来的。

两个镇子相隔不过十几公里,叶芦伟主要想看看这附近的镇子,是不是被同一伙光东客垄断了。老办法,操着一口普通话冒充不普通的人,很快从杂乱的码头上找到了一伙光东客。

这次叶芦伟冒充的是西南某厂的采购,私下有点好货想要出手。这伙光东客看叶芦伟的表情躲闪,说话前言不搭后语。

叶芦伟微微一笑,这时代的生意人还是太嫩了啊,连个基本的表演功底都没有,难怪演技好的江湖儿女,一耙牛粪都可以搓成粒卖出三千块,重要的演技还只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这些少数人,注定也将是先富起来的那批人。

给了这伙人一个同样的报价,叶芦伟扬长而去。

清溪码头有条小支流汇入嘉陵江,这段江面开阔了不少,许多临时停靠的大船都会尽量避免停靠渝洲,而选择在这里补给,然后顺江而下,不让渝洲码头收贵三倍的临时停靠费。

因着地利和价格便宜,这里成为了一个水陆联运的中转站。叶芦伟判断绝对不止一拔人在这里找蚕丝的钱。

想想古丝绸之路养活了西域几十个国家,现在这点利润算什么?聪明人绝对不止一个。在码头上晃荡了一圈,叶芦伟热得不行了,转身爬上阶梯想去喝杯水凉快凉快。还没爬过十梯,身后就传来光东大舌头的呼喊声。

“兄弟,兄弟请留步……”一个之前没有见过的胖纸喘着粗气跑了过来。看到胖子颈上那根手指粗的黄金狗链,叶芦伟知道真正的老板来了。

略等一等这个胖子跑到身边,叶芦伟也没接他的名片,抬手指了指上面街面,示意他一起上去喝一杯。

仅仅是不接名片不说话,只抬手一指就继续往上爬的小小动作,胖子就判断自己遇到了大主顾,丝毫不在乎自己浑身肥肉的抗议,胖子舍命跟着叶芦伟的节奏爬上了街面。

没有爬过长江边码头的人,是不知道这斜着几百步的阶梯有多么的坑。那时节修的阶梯全是因势就简,能陡就陡,一切从节约出发,三百步阶梯要当后世五百步的难度。河边街为了防范洪水,更是高到历年水迹线以上几十米。

叶芦伟自己也爬得气喘吁吁,胖子更是面如金纸几欲昏倒。坐在河边街面黄桷树下的茶铺里,叶芦伟无比怀念后世到处可见的空调。

等胖子喘完,再一次双手递来名片,叶芦伟斜坐着单手接过,稍微看了一眼就将名片随手放在茶桌上。

“王经理来蜀川做几年了?”叶芦伟慢慢地抿了一口茶,开口问道。

“三年,三年,请叶老师一定多多关照小店。”胖子差点站了起来,见叶芦伟示意他慢慢说,又将抬起的屁股放回了藤椅,可怜的藤椅一阵吱呀乱叫,明显快承受不住王老板生命之重。

九十年代初,喊人家老板相当于后世喊人家日本人。

这时候的称呼有两种主流,一种是对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层,这种人

状态提示: 第11章 说普通话的不是普通人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