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九章 铸就奢侈品(3/4)
要求的钢块都丢弃到试验场的露天墙角边。随着时间的推移废钢也越堆越高,成了一座小山似的废钢历经日晒雨淋,变得锈迹斑斑。一天,颗粒决定对这批废弃试件进行清理。在搬运时,人们发现在这堆被腐蚀的钢件中却有几块废钢闪闪发亮。为什么这几块钢没有出现锈迹?宁凤晨检起后反复观察检验着,也感到诧异不解。为揭开这件怪事的谜团,他决定对这几块怪钢进行研究。宁凤晨仔细回忆,并反复查阅炼钢试验记录,但试验次数太多已追溯不到这几块钢的确切冶炼时间与配方。为了查明它的化学元素成分含量,宁凤晨决定对它进行化验。经检测分析结果这是一块铁铬合金,其含碳百分之零点二四、铬百分之十二点八。宁凤晨喜出望外,他继续研究,进行水、酸、碱等腐蚀性试验。结果证明,他曾在冶炼试验中产生的铁铬合金却具有任何时候都不易锈蚀的特点,终于,1626年年底,不锈钢就此被发现了,比原来的历史早了将近三百年!科学探索是充满艰辛而又乏味的工作,同时也充满了趣味性和偶然性。后世的人们都说不锈钢是“全能”专家宁凤晨歪打正着的一项“发明“,是研制枪膛钢金属材料而搞出的“副产品“。此后,金乡军不断的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由于新颖的不锈钢刀具“金乡刀”、餐具、工具(不锈钢初期的产量较少,产出基本作为军用,餐具等推广到全世界,已经是1635年以后的事儿了)深受人们欢迎而风靡大明、东亚、东南亚,后来又传遍全世界。由此,宁凤晨也赢得极高的声誉,他被尊称为“不锈钢之父“。而一谈到钱,此时还是绕不开铸币的问题。晏世轮决定不再兜圈子,将金乡军幕府眼前的极为“核心人士”聚到一起,准备敲定这个货币的问题。说到货币,前期金乡军的发展,现在在晏世轮看来,好像忽略了很多问题。自己太在意金本位了,而忽视了币值的统一。不统一币值,商业无法大发展,大明朝廷不懂量入为出,平衡国家收支,是因为掌权者都不懂数学,官吏们的知识就是识字和做诗,既然金乡军有穿越者,有一批懂得数学的人才,就一定让他们懂得量入为出,平衡国家收支的道理。为此,晏世轮的打算是,迅速确立sān_jí钱币制度。金乡军必须利用先进的铸造工艺,铸造出sān_jí货币——金币、银币、铜币,同时公开公布统一的、可自由浮动的货币兑换率,没有经政府确认兑换率的钱币,一律不得流通,同时,零散的金块、银块、铜块也不能当作货币流通,必须在特定的机构把金银铜兑换成钱币,私下兑换货币的商户重罚,判以没收产业,终身不得再经商。不能流通的钱将作为废钱予以没收,持此钱交易者也将处以极刑。在金乡军范围内,这一点晏世轮自问还是没问题的。
晏世轮随着探讨,又进一步想,这样一来,每月或者每旬定期公布的货币兑换率的公告,可以作为初级的通告下发到各级幕府、基隆商馆,上面可以刊登一些典型的案例判决,监督各地司法工作,同时也可在上面发布一些政府公报,以后再慢慢的刊登一些商业信息,广告,再逐渐让报纸脱离官办。这样,舆论监督体系就建成了。而且晏世轮想到的是,这种通告可以是类似朝廷“塘报”的形式,更可以利用纸张印刷出报纸,这样就有了受到自己控制的舆论导向,利莫大焉!于是,立即要求汪才枫考虑铸币的事,铸造出的金币要类似于12k金,这样可以让金币坚固耐磨,银币铜币也不要纯银纯铜铸造,币值采用金本位制,一个金币固定兑换一定数量的纯金,与银和铜的兑换率可以上下浮动。这些钱币按照大明的标尺制作,都是原型,正面印有金乡军特色的战船图形,背面印有“大明正统”字样,以示此举为拥护朝廷,至于朝廷怪罪金乡军私铸钱币下来,估计也是若干年后了,晏世轮决定无视。
困扰了晏世轮许久的货币统一问题,终于得到解决,晏世轮一身轻松,忽然想起了报纸的发行问题。而一谈到印刷报纸,不得不说下印刷术。印刷术是中国发明的无疑,但是在公元一二零零年左右,活字印刷术传到了朝鲜半岛,朝鲜改良了印刷术,有了金属活字。一四零零年左右,朝鲜印刷技术传到了欧洲,谷登堡结合此项技术,发明了印刷机械。然而,最早发明这一技术的中国,在随后的 年中,直到八国联军用枪炮打开了国门,直到辛亥革命满清王朝覆灭,那些满清的遗老,一边责骂着“奇淫技巧”、责骂着洋货,一边坚持使用着木活字。中华文明发明了很多先进技术,然而,却没有革新意识,最终让外国的学者逐渐超越。而这一发明告诉人们,任何先进的技术,都是有再次创新余地的。谷登堡技术,最大的特点是铸字盒、铸造活字的合金、冲压字模,以及油脂性印刷油墨几项要求。而目前金乡军治下,这几项都不是什么难题。这个谷登堡技术最大的门槛,就是金属活字不受墨的问题,在中国古代,印刷一直都使用水溶性墨水,这大概与我们写字作画都用水溶性颜料有关;而在欧洲,印刷从一开始便使用油基墨水,这大概与欧洲人写字用墨水,作画却很早就用油彩有关。解决了这个问题,困扰中国人几千年的技术难关,就迎刃而解。晏世轮已经有了想法,将其告知宁凤晨后,后者直接一拍大腿,特么的,我怎么没想到?这个报纸
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