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心怀叵测(1/2)
(求订阅,求月票)眼瞅着两鬓斑白、身材臃肿的于承恩向景暄行过礼,又转身向自己欲行谒见之礼,睦王李启虽然极不情愿,仍然勉强起身,双手向前虚扶,开口劝道:“于大人是上了年纪的人啦,兼之多年在外辛劳办差,小王年纪轻轻,怎敢受您的礼?快请平身说话。≧ ”
于承恩却仍坚持着向李启规规矩矩地行过礼,方才抬起头,目视李启,缓缓说道:“咱家早年奉先帝旨意,出京担任监军使,也算是入了行伍,如今见了大元帅,岂敢心存怠慢、倨持不恭?此次奉调移驻陕州,原想着进宫见过娘娘之后,就到元帅府应卯的,不承想竟在娘娘宫中得遇殿下,正好就此见过。殿下如有将令,尽管下给咱家就是。”
景暄虽比李启年长不了几岁,但依辈份尚算得是他的庶母,眼见年过半百的于承恩恭恭敬敬地立在李启面前,不肯落座,遂笑着解说道:“启儿虽说是皇上新任的元帅,但眼下是在宝象宫中,不是在他的大元帅府,于大人不必拘束,坐下说话就是。”
于承恩听景暄如此说,这才答了声“谨遵娘娘旨意”,在李启斜刺里下落了座。
景暄见李启在场,于承恩神色之间颇带有几分不自在,便有意挑些家常话来说:“本宫记得于大人与家父曾在河中军**事经年,家父这几年奉旨在京荣养,前些日子进宫来还曾向本宫提起,说是身子大不如从前,于大人一直在外办差,鞍马劳顿,不知身子骨可还吃得消?”
于承恩来宝象宫求见景暄,正为的是求景暄向皇帝说情,将自己留在长安朝中为官,总胜似到那前方算不得前方,京畿又算不得京畿的陕州赋闲,此时听景暄开口便问及自己的身子状况,正中了他的下怀,忙起身答道:“多承娘娘牵挂,咱家这些年在外监军,平日里多和将士们一起歇宿于营帐之中,积年累月,别的都还好,只这两只膝盖也不知得了什么怪症,每逢阴雨天就酸痛难耐,几至无法行走。如若不是数月前奉旨率军驻防西疆,面临强敌入寇的形势,咱家本想着上一道奏章给陛下,求陛下准咱家回京办差。现如今正是睦王殿下大元帅府新建之时,说不得咱家豁了这条老命,也要再勉力支撑些时日才是。”
李启坐在一旁,听了于承恩这番话,忍不住鼻洞之中喷了两股冷气出来,他压根儿就不相信于承恩说的都是真的,尤其是听到于承恩想回长安之后,心中更是火起,遂抢在景暄之前冲于承恩一笑说道:“听于大人如此一说,岂不是都是小王的不是?于大人早年在先帝跟前侍候,与小王情同家人,小王岂忍心令于大人终年在外餐风露宿,饱尝风霜?故而,小王前几日才向父皇建言,调于大人率神鹤军中军移驻陕州,为的便是能使你有个安身荣养的机会。陕州虽比不得长安繁华,可也称得上物阜民丰,你到了那儿,既可颐养身心,又无长安朝中诸务缠身,岂不快哉;再者,于大人久在行伍,眼下南北两路仍不安宁,小王需仰仗于大人之处多矣,您想脱离行伍,回朝中办差,头一个不答应的就是小王。所以,小王劝你再不必提起方才的那番话,只管到陕州赴任便是。”
景暄初时还不甚明白于承恩今日入宫求见自己的目的何在,及至听了李启笑里藏刀的一番话,才恍然有所领悟,心底也暗自冷笑道:这于承恩早年在军中做父亲的监军时,就心怀叵测,觊觎父亲手中的军权,时常有不轨之举,如今被睦王一朝就任大元帅,先就罢了他的军权,这回返京欲行干谒之事,竟先请托到了自己头上,他必是想着有那件“天蚕衣”尚留在自己这里,因此才想着用它来换得自己向皇帝的说情,这样的居心,难免也过于可笑了些。
思忖至此,景暄接着李启的话茬,对于承恩说道:“本宫听启儿方才所说,言语虽激切了些,却纯然出自一番好意,还望于大人三思而后行。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于大人上年纪的人了,家眷又都在长安城中,想着回朝办差,也是人之常情。本宫见了圣上,定会将于大人的心愿如实转奏就是,于大人放心即可。只是,今日当着启儿的面儿,本宫尚有一事,想请于大人见谅:前些时,于大人托原延英殿掌书、宦儿来兴儿带入宫要本宫品鉴的那件‘天蚕衣’如今已无法交还给于大人了......”
于承恩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景暄竟会当着睦王李启的面儿公然说起他进献“天蚕衣”,以图攀附的旧事,刹那间恼羞成怒,心里暗骂道:这个小贱人,同她老子一样,端的是又臭又硬,不给人留一点儿情面。虽然真实的想法如此,他于承恩毕竟也是三朝老臣,宦海沉浮了大半辈子的人,眼前这点儿小小的尴尬对他来说实在算不得什么。
“那件‘天蚕衣’原就是咱家意外得来的一件宝物,思量着娘娘自幼习武,特地烦来兴儿带回宫进呈给娘娘的。娘娘是留在身边玩赏,还是赐予他人,尽由娘娘心意,今听娘娘还要将此衣归还给咱家,岂不是要羞臊死咱家了嘛?怎么,来兴儿如今已不在延英殿当差了吗,不知他去了哪里,肯请娘娘告知咱家。”
看着于承恩听了自己的话,仍然面不改色地坐在那里,居然还大言不惭地一口承认下贿赂自己的事实,并且********地想用探问来兴儿去处的方式把话题引向别处,景暄强忍着心头的厌恶,继续向他解释道:“不瞒于大人说,这件‘天蚕衣’就在几天前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