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巅峰之后是下坡路(1/2)
第二十一章巅峰之后是下坡路
在北方的辽阔土地上刀兵四起,盗匪横行的时候,靠近辽国的河北大地上也已经感受到了乱世的气息。接连两次大败,宋国丢掉了陕西和河北一半以上的能野战的精锐部队,丢掉了大批的甲仗辎重,损失了不可计数的钱财粮草,这些实打实的损失,可是看在所有人的眼里的。
第一次的时候大宋的朝廷还能厚颜无耻地说是因为“天降冰雹”,所以他们才打了败仗的。第二次的时候,二十多万大军可是被不到一万人的辽国的残兵败将就打的全军覆没了。
这种战绩,真是让人瞠目结舌......
尽管战争失败,但宋徽宗仍对郭药师恩宠有加,“进安远军承宣使,十二月,拜武泰军节度使。(宣和)五年正月,加检校少保,同知燕山府。”六月,召其入朝,赐给宅第姬妾,又在后苑延春殿亲自召见,“药师拜廷下,泣言:‘臣在虏,闻赵皇如在天上,不谓今日得望龙颜。’帝深褒称之,委以守燕,对曰:‘愿效死。’又令取天祚以绝燕人之望,变色而言曰:‘天祚,臣故主也,国破出走,臣是以降。陛下使臣毕命他所,不敢辞,若使反故主,非所以事陛下,愿以付他人。’因涕泣如雨。”
郭药师的这番表演,深得徽宗赞赏,赐给他两个金盆及一件御珠袍,并官加检校太傅。在大宋的皇帝和那些文官的眼里,所谓的武夫就应当是郭药师这样的做派。对他们来说,武将只要会打仗就行了,千万不能有脑子,人一旦有了自己的想法,大概就不会那么好控制了。
但是人要是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又怎么能打胜仗呢?无脑猪突是可以莽一波,忙不下来就只好坐以待毙.....不过从赵佶这个皇帝,到蔡京这个宰相,还一直往下的那些朝廷中的大臣们,都觉得事情尽在掌握之中,反正他们总是会有法子将那些武人收拾的服服帖帖的。
宣和五年(1123)三月,依照原宋金“海上之盟”的规定,金向宋交割燕京及附近六州,金依据原约“将松亭、榆关外民户归国数内,索取常胜军帅郭药师等八千余户,原本是辽东人也”。而宋认为将燕人代替常胜军归金,则不但常胜军可以保留,而且又得到了燕人的土地田产,用来供养常胜军,不用国家再出钱粮,可谓一举两得。
宋人的脑洞开的不可谓不大,一箭双雕,一举两得。地留下,人滚出,这是多么好的一个设想啊,能够想出这种好主意来的,一定是个很有趣的人。只不过好主意都是在变馊之前才会看起来很好。
与此同时,在燕京被金兵攻破后,萧干自号大奚国神圣皇帝,改元天阜。宋宣和五年六月,萧干因缺粮率兵出卢龙岭,攻破景州。又败常胜军张令徽、刘舜仁部于石门镇,攻陷蓟州。当时形势十分危急,童贯从京师移文严厉斥责王安中和郭药师。七月,郭药师与萧干战于腰铺,大败萧干,乘胜追击过卢龙岭,杀伤过半。萧干为其部下白得歌所杀,首级被献于宋。八月,郭药师又败萧干部下夔离不于峰山,生擒阿鲁太师,得辽太宗耶律德光的尊号宝检及涂金印,解除了辽残余势力对宋的威胁。
这个时候的郭药师,已经登上了他人生中最顶峰的时刻。麾下有大将百员,战兵数万,控地数百里,剿灭了辽国的残余势力,可谓是风头一时无两。在任职同知燕山府期间,他自恃徽宗恩宠有加,为所欲为,飞扬跋扈。
而知府王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凡是郭药师所要的兵械甲杖马匹,朝廷都尽量供给。他派部下到宋境内的各州做生意,赚取钱财。又召集天祚帝的工匠制造各种珍奇之物结交权贵。这时常胜军已有5万之众,而乡兵号称30万。但郭药师及其部下都不改“左衽”,即仍穿辽服,而不着宋装。
郭药师明白的很,宋朝能拉出来野战的精锐都被消灭的差不多了,新组建的军队因为文武官员的剥削压制,也根本的发挥不出什么战斗力来,想要抵抗来自北方的金兵,就只有指望他郭药师麾下的这一支常胜军了。
宋金的“海上之盟”只是基于夹攻辽的短暂同盟,一旦辽亡,宋金直接交界,战争也就不可避免。虽然如此,但是对于当时的金兵来说,他们已经打下了足够的地盘,背后也有无数的心怀怨望之辈,需要镇压的地方还有很多,是否对宋开战,在金国的上层之中也有很多的争论。
完颜阿骨打本人并不如何想要南下攻打宋国,一来是他的年纪大了,虽然神功无敌,在战场上也受了不少的伤,他自知时日无多,在彻底的灭亡了辽国的统治之后,根本就不想再费尽心力地去和另一个巨大的帝国作战。
在战争中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哪怕是宋国看起来就像是一头大肥猪,但是它的人口和国土面积都摆在那里,难道就真的没有一两个英雄人物?他们女真人说起来是势如破竹地灭掉了辽国,然而在战争的过程中,辽国几次三番地都有了翻盘的迹象。
只不过天命没有站在辽人的一方,那些能打的精兵强将多半自相残杀损失殆尽,那些豪杰之士不是被他们自己人杀了,就是忽然暴毙,简直就像是上天都在帮着女真人一般。
辽国中都有这么多的雄杰,那么人数是辽国十倍的宋国,岂不是有更多的豪杰潜伏在乡野之间?乱世是最好的舞台,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就知道了。光说不练的家伙绝对是第一波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