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9 苏日战争(1/2)
苏共十九大结束后,斯大林飞往柏林,在柏林附近的塞琪琳霍夫宫与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等人会面。x23u更新最快
会议中,同盟国领袖就欧洲战后领土分配、轴心国战争赔款等问题达成了共识,并且发表了著名的《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否则同盟国会集中力量对日本采取大规模行动。
斯大林更加公开表示《苏日中立条约》不再有效,意味着苏联随时都有可能会对日本发起战争,对盘踞在中国东北部的日本关东军构成严重威胁。
日本方面并没有正视这则公告,他们觉得美国虽然在太平洋的海战中取得了胜利,重创了日本海军力量,但日本的主力部队依然还在日本本土、中国、中南半岛(即缅甸、越南、泰国)等地盘踞着,而且还取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暂时还没有半点失败的迹象。
苏联虽然取得了欧洲战场的胜利,取得了整个中欧、东欧、东南欧以及大半个北欧的控制权,一跃成为欧洲名副其实的“霸主”,但日军却没有正视这个强大的敌人。
因为过分乐观的日本人觉得,苏联在远东的军事力量还很弱,虽然能够挡住日军的入侵,但还不足以对日军所控制的中国东北、内蒙古地区发起进攻。
再加上日本近几年来的军事发展,1944年的日军无论是在兵力还是装备上都已经比1939年诺门罕战役时还要强上不少,以至于乐观好战的日本人产生了日本军事力量今非昔比,能一报诺门罕之耻的错觉。
不过,日本人似乎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一个重大的事实,那就是苏军也在发展,而且在以开了大挂的情况下,以逆天速度发展。
不到五年的时间里,苏联红军已经骤然发展成欧亚大陆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不但在兵力数量上超越日本,其陆军装备(比如说t-54坦克)和空军装备(米格-9pēn_shè战斗机)更比日本同类装备先进一代。
当然,如果比海军的话,苏联暂时还的比日本逊色一筹,其舰艇数量和造舰技术暂时还不如大海彼岸的日本。
但在陆地上,日本海军根本就发挥不出任何作用,苏军仅凭着陆军和空军的绝对优势,就能够轻易击败日本关东军,解放中国东北、内蒙古,甚至进一步进占朝鲜半岛,杀到黄河边也没问题。
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协定,苏联红军会在苏德战争结束后的3个月内,也就是1944年8月或之前参加对日战争,但日军认为苏军至少要等到1944年10月才会有所行动。
结果,过分轻敌,盲目判断的日本人最终还是失算了,苏联红军果然履行了雅尔塔会议的协定,刚好在德国投降后的3个月向日本控制的中国东北地区发起进攻。
1944年8月9日,也就是德国投降书生效后的第三个月,苏联红军集结了89个师共包括150万人、五千多辆坦克、两千多辆自行火炮、约十万辆汽车、六千架飞机的兵力,向关东军发起了突如其来的进攻。
和以往不同,苏军在进攻之前,并没有进行火炮准备。他们并没有采取以往先以火炮扫地,然后大举发起“乌拉冲锋”的作战方式,而是组建了若干支突击队,在夜色的掩护下越过边境,偷袭戍边的日本鬼子。
因为日军疏于防范,再加上日军主力已经撤到要塞,同时重点封锁道路区的缘故,苏联突击队在没有遇到太多抵抗的情况下,完满地完成了任务。
随后,到第二天早上,苏联红军主力部队、装甲部队,还有数千家飞机陆续越过边境,大举向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
早在一个月前,日本的侦查情报人员就已经发现苏联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列车活动特别频繁,从而推断出苏军正在准备战争的结论。
虽然这个情报引起了日军高层的关注,但轻敌的他们不但没有把苏联红军放在眼里,反而还将关东军主力撤了回去,重点防守现有的要塞区,封锁中国东北地区的主要道路,还制定了一套诱敌深入,在中国东北全歼苏军的方案。
然而,日本人严重低估了苏联红军出动的兵力。
如果苏军这次只出三四十万的话,被七十万关东军围歼还是有点可能的,但这次来的苏军士兵数量达到150万人,坦克和自行火炮数量超过七千辆,兵力比日军还要多。别说围歼苏军了,日军能否挡住苏军的进攻也成问题。
苏联红军的指挥员在心态上就成熟多了,虽然他们占了优势兵力,还使用了超越敌人一代的装备,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轻视日本这个狂热好战的敌人,所以他们做的准备会更加充分,还制定了不少后备方案,以防万一。
短短一星期的时间里,苏联红军就已经将驻守在边境的日军击溃,摧毁了无数的日本堡垒,推进了上百公里。
在苏军t-34/85坦克面前,日本那些薄皮坦克根本没有战斗力可言。苏军的85毫米坦克炮能在两公里的距离外轻易击穿日本坦克的薄弱装甲,而日本九五式轻战车和九七式中战车的主炮则无法在任何距离击穿t-34/85坦克的正面装甲。
面对着滚滚而来的苏联坦克洪流,日本人唯有采用自杀式攻击的方法,让士兵抱着炸药冲到坦克底盘下引爆,与苏联坦克同归于尽。
日本军队当中并不缺乏“愿意为天皇尽忠(送死)”的士兵,但这些士兵的跑速根本就跟不上苏军机枪手和坦克炮手的反应速度,当他们出现在坦克前面的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