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突围 二(3/4)
五百万公顷。1944年成了战争时期农业发展出现转折的一年。随着被占领土不断获得解放,这一年总播种面积已达到战前的百分之七十三(1943年为百分之六十三)。谷物播种面积增加了—千一百四十万公顷。牛的总头数达到战前水平的百分之八十一(1943年为百分之六十二)。农业总产量已达战前水平的百分之五十四(1943年为百分之三十七)。
1944年谷物产量4910万吨,皮棉110万吨,糖用甜菜410万吨,牛奶220万吨,肉和油脂(屠宰重)200万吨,蛋类36亿个,马铃薯5490万吨。
1945年的春播面积扩大了四百五十万公顷,使播种总面积达到五千五百一十万公顷。扩大的播种面积主要在已解放地区,首先是乌克兰,其次是白俄罗斯、摩尔达维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以及俄罗斯联邦共和国。从1944年开始,全国的牲畜头数不断增加。1945年底,全国大牲畜有四千七百四十万头,猪一千零五十万口,羊六千九百九十万只。国家收购的主要农产品大致保持在1944年的水平。收购粮食二千零二万吨,籽棉一百十六万一千吨,糖用甜菜四百六十九万九千万吨,葵花籽四十九万吨,肉类活重一百二十五万吨。
战争期间,为供应军队而从地方采购的粮秣共约2000万吨。
到1942年底,美国共向苏联提供了价值农产品为1.85亿美元。
美国1943年加大了对苏联的援助力度。这一年美国共向苏联提供了近28亿美元的租借援助,农产品位居第二,达5.92美元,比1942年上升220%。
苏联东部地区的农业发展工作更加困难。只有在乌克兰光复以后,俄国人才能减少他们对美国粮食的依赖。有利的气候带来了1944年的丰收。那年,国家对粮食的收购量比1943年超过十一亿普特。战时粮食平均收购量是四十三亿普特,所以1944年比1943年的产量增加了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显然,边对俄国城市居民的供应起了很大的变化。由于1944年的丰收1942年和1943年居民中普遍存在的半饥饿状态消失了。可是红军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靠美国和加拿大供应的粮食,至少部分原因是这种粮食运到时巳包装成便于运输的形式而俄国人对国内生产的粮食缺乏包装和保藏的工具,不能避免军事运输和分配时的严重损失。
根据《对苏供应的第四号议定书》规定,美国和加拿大至少应供应180.2万吨粮食(《对苏议定书》第95页,第156页)。据估计,在整个战争年代里,美国提供的粮食总额足够供应红军每人每天大约半磅以上相当浓缩的食品。----迪恩:《奇异的同盟》第94页。
1943年苏联农业减产,之后西方加大对苏联粮食食品的援助,美国加拿大提供的大量种子对于苏联1944年农业的恢复也起到很大作用
苦恼不仅仅来自于军队供应不足,更大的困难来自于普通平民的供应!
这会要是把苏联所有的粮食来平均分配给苏联所有人吃,肯定会不够吃的情况。对此,斯大林的解决办法就是毫不留情地卡掉农民的口粮,用卡下来的口粮优先保障军队和后方工人的食品供应。
苏联农村大部分的青壮劳力都已经上了前线,卡掉农民的口粮实际上就是卡掉妇女和孩子的口粮。为了能保证部队的供应,斯大林对苏联农产品进行了最大限度的集中,历史上的1942年,苏联全部2970万吨谷物中的1251万吨,180万吨肉中的120万吨,约100万吨甜菜,200多万吨牛奶全部集中到了国家手中。
这些食物都被重点用于供应红军,斯大林只是把其中200万吨的谷物留给了那些仍然在农田中从事繁重劳动的妇女和孩童,她们一天最多也只能分到大约800克面包和300克土豆而且没有任何的副食。
正因为如此,战时的苏联农村普遍都处于极端悲惨的境地,被饿极了的小孩甚至用舌头去舔放过面包的架子!很多的人都死于营养不良,可就是这样,妇女们还要以高出平日近一倍的劳动强度去从事农业生产,可以说不通情理残忍至极了!
但是这些苏联妇女们都默默地承受住了,因为她们明白,如果战争输了,一切都将不存在!她们勒紧裤腰带,把口中能省下来的每一粒粮食都无偿奉献给了国家和军队。
那会西方的粮食援助只是在低程度上弥补了苏联粮食的部分缺口,并没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后世的那些所谓的苏联饥饿崩溃论是在有些危言耸听!
女们的供应标准最高也就是一天800克面包,历史中的供应标准基本就没达到过,有时候一天14小时工作后的妇女同志只能得到半公斤的土豆,其它什么都没有!
而且那时候常常出现只供应劳动者粮食的情况,而老人和孩子只能靠家中劳动者带回来的一点点食物----不是当官的不给、没人性,因为根本没有!
很多肉罐头从太平洋、北冰洋的港口一上岸就被立刻装上了火车,沿着铁路万里迢迢一直送上前线。但运输中似乎也很残酷,因为沿途到处都可以看到那些吃不饱、勒紧裤带的妇女和孩童,可是却没有一个罐头能够分给她们,全部都要优先供应给红军部队“土豆烧牛肉”“猪油配面包”的荤素搭配法,满足了士兵一天最起码的热量需求,为了战争,国家和人民只能承受饥饿的煎熬!”想起来安德烈就不得不感叹苏联人民的坚强了。
而现在安德烈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
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