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大梦想家 (二合一)(3/4)
小说。“哎,夏树,”我直接转向他,“三年组有个叫宋佳的女生,她也喜欢写小说,还有咱班晓钰,都是文学爱好者,你可以跟她们多交流交流,可能对你的写作有帮助。”
夏树见我跟他说话,有点诚惶诚恐的样子,赶紧起身,微微鞠躬:“谢、谢谢东哥!”
“哥,夏树写的小说可好看了呢!”龙晓钰笑道,他俩前后座。
我笑笑,没说什么,对写小说这事儿,我没啥兴趣,搞不懂为什么会有小说家这个职业,后来,这个叫夏树的果然成了作家,而且不止是个作家,还是我工作的部门的高级顾问,特别厉害,性格也开朗了很多,成天穿着风衣,来无影、去无踪,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江湖上他还有绰号,叫“一见穿心”,朋友圈里的人都尊称他为树哥,弄得好像比我名气还大的样子。
当然,此为后话。
杨晓瑜问龙晓钰的时候,可能是担心她不太方便说,加了一句:“晓钰,你可以不回答的。”
“没关系,”晓钰知道杨晓瑜的意思,大大方方地站了起来,“我以前的梦想是当个女钢琴家,现在的梦想,嘿嘿,跟夏树同学一样,也想当个作家。”
杨晓瑜点了点头,最后转向我:“张东辰,该你了。”
我要起身,杨晓瑜摆摆手:“你腿上有伤,坐着说吧。”
我也就没有站起来,想了想说:“说实话,我没有具体的梦想。”
“说说吧,东哥,”二虎在我身后捅了捅我,“大家伙都知道你有大志向才跟着你混的。”
“小时候吧。”我回忆道,感觉今天这个班会挺好,一开始有人拘谨,后来都敞开心扉了,“小时候家里穷,经常吃苞米面饽饽,我当时的梦想,就是顿顿能吃白面馒头和大米饭,那时候看见有同学带大米饭、炒鸡蛋上学,我都羡慕的不得了。”
同学们笑,他们可能体会不深,虽然大家都是独生子女,但我们那个镇子,实在是太穷了,我小时候,家家户户都是那种生活状况。我说的那个带大米饭、炒鸡蛋上学的,是村长的侄子,我们村的第一个“万元户”。
“后来到了初中,家里条件好了些,”待笑声停止,我继续说,“当时我一同学,叫刘健,现在在县城二高,他家里有台三手的夏利,那时候我住校,周末回家,有时候刮风下雨的,他爸就开车来接他,而我爸开个农用三轮车,浇的跟被牛犊子给舔了似得。”
同学们又笑。
“那时候我就想,如果将来我能有台车就好了。”
“哈,东哥现在不就有么,还有法拉利呢!”二虎讪笑道。
“是啊,”我大方承认,“现在有车,我就没啥具体的梦想了,只有一些精神层面的借用一句宋佳老师的话吧她说,你不仅要成为最强的男人,还要成为最棒的男人,你不仅要保护你的朋友们,还要让你的朋友们爱戴你。我想,希望有那么一天,我能有足够的影响力,有足够的钱,当灾难突如其来,我可以……可以守护我想守护的人,包括我喜欢的人,还有我的朋友们,当然也包括你们,这就是我现在的梦想。”
许久的沉默之后,杨晓瑜冲我赞许地点头,率先鼓起掌来,继而,掌声在下课铃声中经久不息。
有些话,说出来觉得挺舒服。
下午最后一节自习课,我们三个“体育生”去学校体工队报道,我当然被分到了篮球组,学校对这事儿比较重视,篮球组、足球组、田径组,还有个乒乓球组,都分别安排了专门老师带着训练,其他小项。没有老师带的,自由分组,跟大家一起练体能,然后自主训练。
江影基本功已经很扎实,也知道要考什么,但她的专项就她一个人,而且对场地要求比较高,在学校没法练,我便给金馆长打电话,让江影去她的跆拳道馆练习,那里有大镜子,金馆长欣然同意。
篮球组一共九个人,除了吴珊和我之外,剩余七个都是育才篮球队的,五个高二学长,两个高一的同学,王宇没有参加,他不想学体育,学习成绩也还可以,想走正规高考的渠道。
报道后,篮球专项老师带着我们九个人去练习,先相互熟悉熟悉,加上老师,正好十个人,可以打教学比赛。
我是里面水平最菜的那个,全场比赛下来,我作为己方的组织后卫,零分,零助攻,倒是凭借身体素质,争抢到了七、八个篮板球,可那是中锋的活儿。搞得体育老师很无奈,说要不然你去打中锋得了,幸亏有吴珊求情,才保住了我继续练控卫的希望。
快下课的时候,曹校长的身影出现在了篮球馆(育才有篮球馆,但只有比赛和篮球队训练的时候才给用,我算是蹭着用),把体育老师叫到一边,说了几句话,体育老师回来,当众宣布,张东辰同学潜力很大,特批加入育才篮球队,担任队长,兼替补控球后卫,后天对二高的比赛。正式上场。
我心里美,约周末请体育老师和篮球队全体队员吃饭,他们给我面子,自然应允。
体育老师很会来事儿,晚自习的时候,给我送来一套校队的球衣,7号,上面有我名字的拼音,d.c.z。
晚上自习间隙,小宋佳又过来,想约我出去溜达溜达,问问具体的故事情节,我练投篮练得有点猛,右手拿笔直抖,没法做题,便跟她出来,去操场散步闲聊,等到下一节自习的时候,操场没人了,我俩开始深入交谈。
<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