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论演员的自我修养(1/2)
云舒忽然明白,玻璃制品最早出现在明清时期,是欧洲的传教士传入中国的,而这手中的玻璃瓶恐怕是这世间仅有的一件玻璃制品了。
玻璃瓶上是突出的观音像,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璀璨动人,连周县令都紧紧的盯着这玻璃瓶不能自拔,更不用说王富贵这小小的保正了,哈喇子都快流到地上了,嘴里一直发出“我的天爷爷,我的天爷爷~”的呢喃。
看来是大意了,云舒下意识的行为让自己陷入了麻烦,怎么自圆其说呢?“嗯,还是我自己来吧。”说着云舒站了起来来到了茶具前缓缓坐下,古人讲礼,尤其是像泡茶这种高雅的事情,一行一动,都要有文人的韵味。
云舒在大学时的教授最爱工夫茶,云舒每次去教授家里都会主动的揽下泡茶的活,工夫茶起源于宋代,在gd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工夫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工夫二字,要在水、火、冲工三者中求之。水、火都讲究一个活字,活水活火,是煮茶要诀。
在云舒行云流水的动作下,茶水仿佛像是游走的水龙,时而倒悬如瀑,时而缓流如溪,在小小的茶杯中跌宕起伏。这时的周县令回过神来,看着云舒的动作表面点头不已,心中却是翻起了惊涛骇浪,有这么贵重的东西在身,又有如此的教养,看他手拿珍宝的随意摸样,京城中的皇族也没有这般的气质,这少年到底是什么人?
这小小玻璃瓶在现代生活中实在是太常见,被周县令等人视若珍宝,在云舒的眼中,这只不过是一个瓶子而已,惯性的力量还真是强大。
“大人,赵师爷,请~!”茶杯中浮晃著一抹淡碧,几缕轻烟散著温热,周县令端起茶汤小抿一口,一股茶香慢慢从鼻端沁到咽喉,四肢百骸是说不出的轻松快慰。这先苦后甘的滋味深深的刺激着味蕾回味悠长。
“好茶,味久而悠长,清新而淡雅,令师果然是位高人!”
“不知令师身在何处?贤侄又是那家的公子?”一句贤侄拉近了两人的关系,同时也算是试探云舒的家世。
“小侄自幼父母双亡,被家师带入山中收养,前日家师亡故,遵照家师遗愿入世历练。出山后路遇平安村,幸得村民刘老憨与王保正不弃,在太平村任私塾先生。”说话间云舒的表情是那么的悲伤,声音哽咽。
可是周云龙无奈的发现,他的眼神清澈,透亮,你演戏能不能认真点,好歹挤出点眼泪鼻涕啥的。
“哦。贤侄真实身世坎坷,但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贤侄节哀。”周云龙是不怎么相信云舒的话,什么样的师傅能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弟子,即使没有考校云舒的学问,但从谈吐上已经能看出次子的不凡。没有世家大族的底蕴,怎么能调教出如此的风度与气质。
既然云舒不愿说,周云龙也不能过分逼迫,反正平安村在我桃园县境内俩个时辰不到就能往返,细细观察总能发现破绽。
“赵师爷,带王保正花厅看茶,不要怠慢。我与云贤侄要好好的切磋下典籍经意。”“是大老爷~”赵师爷有气无力的应到,现在还看不出周云龙对云舒的态度,这些年的师爷就真的白混了。真是被猪油蒙了心,没事的对他干嘛!
周云龙又喝了口茶,在嘴中回味良久才咽下,不愧经常喝茶的,才一小会,就能掌握品茶的简单诀窍。
“云贤侄你觉得自己的立身之本是什么?”这是个挺万金油的题目,答案也多种多样,但这却能真实的反映出一个人对自己认知,和行为准则。
这是想考验我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啊,云舒站起身来边走边说:“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恶,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临财莫过乎让。此五者立身之本”云舒想了想说道。
这是宋光宗时期的学士刘清之《戒子诵录》中的经典语句,完整的阐述了宋朝时期人们对社会观和价值观的看法。这相当于标准答案了,但是这时还没人总结归纳出来。
嗯?怎么没反映?云舒莫名其妙的望向周云龙,周云龙这边已经是目瞪口呆,我不会把自己说的有点太高大了吧?“周大人?”“哦,贤侄高才,这简直就是君子的立身之本啊。”回过神来的周云龙感叹不已。
坏了,把自己说的过于高大了,古代的君子虽是一个好的称呼,但是下场不是太好啊,君子可以欺之以方啊。
“那么我来问你!云贤侄的志向又是什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云舒脱口而出,这本是自己的志向,说出来也无可厚非,并且在宋朝你越是标新立异,年纪小说话口气大容易被人家看好,称为神童什么的,来自21世纪的云舒当然知道什么叫明星效应。
况且这几句话是著名的横渠四句,朗朗上口,用现代话来说叫高端大气上档次。
这边的县令周云龙已经基本失声了,嗓子里发出咯咯的声响。这是一个少年人能说出的话?这是有多大的口气?多大的雄心壮志?难道我ty县真的出现了一位神童?
“这是家师对小子的期望,并非小子所说。”
“哦,原来如此~”周云龙稍稍有些失望,但也觉得在情理之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