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柳永(1/2)
“既然官家都已经相信,本官也只好照办,毕竟旱灾之害猛于虎也!”作为一府之尊的程珦对旱灾的危害认识清楚,尤其是开封河南附近的州府人口密度大万一要爆发旱灾商人必然哄抬粮价,旱灾不可怕,可怕的是粮荒和饥饿!
云舒见程珦答应帮忙暗自松了一口气,而程珦的想法和赵祯的如出一折,他不能保正有或是没有旱灾的发生,只要配合官家把事前的准备工作做好便是,即使不发生旱灾反正用的也是官家的内库。
对炎宋的财政没有影响,想到这里程珦又是感叹:官家仁慈,愿意用自己的内库冒风险!但是他不知道的是赵祯之所以愿意冒这么大的风险是为了得到更大的东西。
“既然如此可否请程大人用程家的商铺带为购粮?”云舒见程珦答应下来便问道。
程珦摇头笑道:“此时不妥,程家虽有商铺但是并不是经意粮食生意的,本官有个跟妥帖的方法,常平仓要换粮了!不知二位大人意下如何?”
云舒茅塞顿开,原来程珦是想用常平仓换粮食的机会神不知鬼不觉的掩人耳目!看着杨威大眼瞪小眼的模样云舒便和他解释起来。
“程大人果然是亲民官!这其中的关窍俺一个粗人还要费一番功夫才能理解!如此甚好!”杨威经过云舒的一番解释终于理清楚该如何操作了。
其实很简单,每年各州府的常平仓都要换新粮食,把之前的陈粮售出。像京兆府这样的大府必然有很多存粮,完全能满足云舒的需要,陈粮也是粮食。有了官家内库的支持,完全能把常平仓填满。
到时间只要从常平仓中把多余的粮食拉走便是,难道还有人敢检查京兆府卖出的粮食是陈粮还是新粮?云舒这次来只带了定钱,有程珦担保的话就完全没问题,粮食拉到平安村自然可以用空车把银钱拉回。
三人进行了周密的计划以确保万无一失。毕竟这事关系到官家不得不慎重,从才卖的细节到所用的官吏全部都要静心安排,杨威甚至和程珦商量着要不要把参与此次购粮计划的官吏先关到大牢里一段时间?
云舒则有更好的方法,比如想高考出题一样把人关在一个小院中便是,平时好酒好肉的伺候着。等到事情过去在把人翻出来嘉奖一番,这样记不得罪人,又不怕泄漏消息。
“还是云哥儿鬼点子多!就依你!”杨威大手一挥的说道。
程珦尴尬的笑了笑:“杨大人还真是幽默~”从杨威对云舒的态度上看,程珦从中发现只要是云舒提出的意见杨威一般只有执行的份,完全不像是官家派来监督云舒工作的样子。
要知道杨威乃是殿前司的指挥使,相当于官家的近卫,居然能对云舒这样的八品承事郎有说有笑,还能不时的开句玩笑,这简直是闻所未闻。
炎宋朝堂文武对立的局面已经初步形成,再加上太祖重文轻武的政策,双方已经快要势如水火的地步了,云舒作为文官居然能得到杨威的好感,着实让程珦吃惊。
云舒正好也想参观一下炎宋的常平仓,于是便跟随程珦一同前往查看。所谓的常平仓就是一个大院,其中的房屋修建的长长的,里面不光有粮食,还有银钱。
常平仓源于战国时李悝在魏所行的平籴,即政府于丰年购进粮食储存,以免谷贱伤农,歉年卖出所储粮食以稳定粮价。
到了炎宋太宗淳化三年,宋始置常平仓于京畿。景德三年后,除沿边州郡外,全国先后普遍设置。每岁夏秋谷贱,增市价三五文收籴,遇谷贵则减价出粜所减不得低于本钱。若遇灾害即开仓放粮用以赈灾,若三年以上未经出粜,即回充粮廪,易以新粮。
云舒和杨威来的巧了,今年真好是三年期满,常平仓又到了换新粮的时候。关中地区粮食产量高,所以常平仓换购大量的粮食也不会有人奇怪。
看完常平仓云舒心中的石头落了下来,程珦已经在程府设了家宴邀请云舒和杨威务必前往,云舒推辞不掉只好前去,而杨威本打算去之前大人附近的青楼快活一下,之前都收了人家那么多的绢花,怎么能不物归原主呢?
但是看着云舒威胁的目光,杨威无奈的嘟囔着:“你自己不好过也不想让兄弟快活一下,不带这么坑人的。”
刘凝静和程珦的夫人侯氏聊得十分开心,在得知云舒要在程家做客家宴的时候,侯氏拉住刘凝静对其说道:“好不容易遇到一位知书达理的妹妹,咱们不去和他们男人一起吃,咱们开个小席面。”说完便让下人准备去了。
俗话说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身后必然有一位都有一个不平凡的女人,侯氏便是如此,通过和刘凝静聊天她发现原来刘凝静并不是云舒过了门的媳妇,两人只是定了亲的恋人。
做为姐姐的侯氏自然要开导刘凝静一番:“傻妹妹,咱们女人一辈子只有两样东西最宝贵,第一就是你的男人,第二就是你的孩子,离了这两样女人还能算是女人吗?所以不要太矜持,早早的把生米煮成熟饭不就妥帖了吗?我刚刚可瞧见了,你的郎君可真是偏偏佳公子!你看杏儿刚刚看过到现在还脸红呢!”
“哪有?!小姐可不要乱说,人家怎么能配得上云大人那样的官人,只有向这位刘姑娘才配得上!”杏儿的话满含着醋意,像是故意说给刘凝静听的。
“姐姐你们主仆二人合起伙来的欺负我~”刘凝静难得的露出小女儿的神态。看的侯氏都一呆的说道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