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漫漫长路,历事炼心求甚解(3/4)
说更有浪漫主义色彩,更精美。美片对社会问题、人生问题刻划得比较深,研究的层面更广,创新和突破更多,画面更宏大。而林喜欢的是一部英国教育片,以高中生的成长为背景情节,写一位老师辛勤地教导着孩子们学习音乐的技巧,学习遵守纪律,学习如何做人,最后以一次器乐比赛为检验,得到了全堂喝彩,也达到了老师人生的高潮。
林喜欢的原因很简单,在看的过程中他流了很多眼泪,废了很多卷筒纸,恢复常态后他没有后悔,于是他觉得是一部好片,尤其它催泪的作用更是有着莫大的用途,在负面情绪压抑着的时候可以借以泄放。这样的片子,他应该收藏起来,但他没有,原因是他以为以后还会碰到更多这样的片子。
若干年后林会觉得后悔,他不但应该把这些好片子都刻成光盘,更应该多刻几份。到了后来,他再也找不到那些能够感动他到流泪的片子。甚至,慢慢地他自己的经历也不会让他觉得难过了,他只剩下了快乐,当然这是后话。
没错,林也期待着从学生的身上得到这样的心理感受,让自己感动的瞬间。于是,他与学生也经常进行交流和互动,包括指导和参加学校里的排球赛。大多数情况下,他指导的队伍止步于第四名。有所突破的是他参加的一场,那一次得了第三。林很不服气,因为他感觉可以得到决赛的机会,但是同伴们求胜的心切不强,比较多的浪费了机会。
后来林也反思了自己,他转而佩服同伴的心态,因为他一直倡导不要看重输赢,但在比赛的时候他确实是过于看重了,学生做得比他要好一些,他们更多地看重了参与的精神。但林在内心里替自己辩解了一下,因为他的愿望是帮助大家得到第一,这样今后在书写简历的时候会有一个亮点,这个亮点是属于体育特长的,能够加分的。林自认为以当时的战力,足可拿下第一,这是后话。
9月的时候林有一件事情犹豫了很久,有一位女生他很喜欢,程度是感性和理性相互对抗,就是他自己也不太确定真正的决定是什么。这时发生了一件事情,就是中心要派他去南京作学习。他询问了女孩的意见,女孩说“你去吧,多好的一个机会,到时候带礼物回来给我们哦。”
林籍此判断她可能不是非常的在意,或喜欢自己。于是同意单位的安排去了一趟南京。在南京林继续参加排球活动,并且结识了很多的朋友。包括瑛。瑛其实是一位非常单纯的女生,写文章写得很好,有力度、深度、广度,有精美的用辞。
林错误地判断了一点,这是因为他没写过文章。凡是写出那么有力度的作品,其作者就不能够仅以单纯来描述了。但林的判断也没错,因为深度成熟的心灵之下,核心是单纯的,起始是单纯的。不同的人接触到的层面不一样。
就象你在菜市里必然看到的是在商言商的商人,在迪厅里看到的是浮动的群生,在图书馆里看到的是饥渴的学子,在电影院里看到的是如胶似漆的情侣。林是在球场上认识瑛,所以他看到的是球场上单纯的女生。然后,他觉得瑛不算漂亮,但又情不自禁地被她写的文字所吸引。
他想知道瑛的力量来自于哪里,瑛的满足来自于哪里,至少她代表了一个类型的女生,文质的、内在丰富的、感性的文艺女青年兼球星。这是瑛吸引林地方。
有一天打完了球从学校里出来,林和瑛一起走着,那是一个秋风初起的时节,尽管聊天的次数不多,但林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树叶在划划地掉着,被风卷起向身后走。两人不知不觉走得非常近,林感觉右臂碰到了一个瑛的肩,很温暖和柔和的感觉。林心中晃了一下,他知道留下了印象。
一路上林问了瑛很多问题,大多数不太重要的很家长的问题,瑛很认真地回答,也很温柔。让林难忘的是,当他只顾着向前走的时候,瑛及时拉了他一把,瑛说“前面有车”。林才发现自己根本没看路,如果不是瑛拉一把自己真有可能就撞上车了。
不过有一点林当时没说,其实他有预判能力,知道车不会撞到自己身上,尽管有这样的风险,但并不会发生。从而他也知道了一点,瑛是一个没有预判力的女生,同时,她还是挺在意林的。
11月下旬回到令昆市后,林忍不住在一天进行了表白,瑛收到信件的时候正好不舒服,但她还是非常认真地回复了林。主要理由是不合适,其它的观点林没记住。林感到终于放下了一件大石头,第二,异地恋确实很难。
2005年林参加了一次广东沙摊排球赛,他发现广东沿线的地区排球基础很好,高中生都组队参加比赛,高水平的队伍一般比较瘦,20多岁的样子,但是绝对力量并不强,基本是打点比较多。林觉得自己所在的队伍其实也有机会,但他不应该担当二传的角色,作攻手的话胜率会更大。当然,他的队友没有意识到这点。
这一年在网上林认了一个哥,客观地说是有点勉强,但也不是情不甘意不愿。对方是一个很有素质的大哥式人物,他觉得林比较简单,多少看见当初自己作学生的样子,于是想结交一下。哥开始在广州工作,后来回了南京。在一次语言不合之后,两人再没有来往。
其实原因也非常简单,哥是那种见过世面的人,避免不了一些粗口,他知道林不喜欢这样的用语,一直也非常注意保持形象
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