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马王殿(上)(1/2)
米脂坳一片狼藉,古墓又被糟蹋得不像样子。李氏家族本已将盗洞填好,并且修整了坟茔,却挡不住一拨又一拨宵小前来盗墓。
莽山之谜搞得沸沸扬扬,但闯王剑消失了,只有那些图片和猜测在网络流传,激发更多人的探秘之心。
这段时间,王子强与宋文韵翻阅了大量史料,试图找到一丁点有价值的东西,哪怕是只字片语。缺乏李自成的实物佐证,所有链条无法纲举目张。
想来想去,他们决定下米脂坳那座古墓,拿到第一手资料。
王子强请博物馆赵老向有关部门建议,开展保护性挖掘,有关部门正在核实、研究。
挖掘古墓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原则上,国家对于古代墓葬是禁止挖掘的。一是出于对文物的保护,现在的文物保护技术还不够发达,很多东西挖出来之后会因为保护不力而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再是出于对祖先的尊重。对后代来说,古代墓葬都是祖先,贸然挖掘将破坏民族道德lún_lǐ结构,导致数典忘祖。
等待中,却传来古墓又被打开的消息,王子强坐不住了,约了老顾等人直奔米脂坳。
他们一行四人到这座古墓前,目瞪口呆。
起初的盗墓者没有走专业路线,将盗洞打到地宫的正门,顶起千斤闸,而是霸气地将墓墙炸了个大窟窿。后来者更是肆无忌惮,索性把盗洞拓成一个大洞,新土、旧土堆了几个土丘,取土的铁锹、耙子、竹框等工具七零八落丢弃在旁边。来来去去的脚步将那些土丘踩得溜光,显然许多人下去过。
“还下去不?”老顾拿不定主意,看着王子强。
“下。”王子强毫不犹豫地说。
宋文韵留在外面,其他三人打着手电筒下墓室,唐兵走前,老顾和王子强在后面。
这是座双室砖墓,有主室和后室,两室之间有小龛形洞相连。墓主的棺椁停在主室正中央。
那樽庞大的石棺赫然在目。周围落满了尘埃。墓底不是砖底结构,而是铺了一层薄薄的白灰土,上面凌乱不堪,可见上次爆炸的威力。
主室高过头顶,约有一米八,宽约三米,长约四米,北壁全部用石灰涂抹,其它三面仅涂抹至起券处,顶部残留用苇席绷顶起券的痕迹。墓室中央的灰白色巨大石棺,让人心里发毛。
石棺色泽淡黄,坚硬无比。棺长有两米多,高过一米,至少有一吨重。两头宽窄不一,棺盖中央稍为隆起,形状与现代棺材类似。这是典型的明代墓葬,类似石块的是用石灰、粗砂、糯米浆搅拌而成的“三合土”,经层层夯打筑成坚实的外椁,里层安放有木棺。南方潮湿多水,如此密封方能保护棺木、尸骸不被水浸泡、*。
这种“三合土”外椁相当坚硬,刀砍不烂,火烧不坏。如今被锐器砸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洞,但都不太深,显然很结实。从前不时兴做伪劣产品。
棺前,有一个石祭台,上面空空如也,地上还散落了几块甲片,应该曾经放置过一副盔甲什么的物件。老顾将几块甲片捡起来,这些玩意有那么点考古价值。
他们小心翼翼去了后室,墓里那种腐朽发霉的气息很难闻。后室也是一片凌乱,地上有炸碎的砖块、泥土,还有几件罐、盘、碗、盏等青瓷器,均残缺不堪。
老顾问唐兵,有什么办法能打开石棺。他说,老三说了,用电锯或者炸药。老顾啐了一口。
从墓底出来后,老顾将在墓地拍的照片翻给宋文韵看,再把拾到的几块锈迹斑斑的甲片给她看。
从几块甲片的形状来看,应是明朝锁子甲衣上的。锁子甲是由许多铁甲片拴紧而成的一种铠甲,多为上身铠甲,上能护肩臂,下至护膝。铁甲片和硬币差不多大小,密集拴紧在一起,刀枪不入,箭矢不透。
锁子甲相对于皮甲,其防护性更强,透气性好,比板金甲要轻便灵活,缺点是保养困难,因为铁环容易生锈,所以忌水,潮湿的环境也容易使其生锈,甚至断裂。
王子强推断,这座墓的主人不是李自成,而是当时的一个武将。由于没有找到墓碑,所以不能断定是李过,还是高一功。
“李自成1645年南撤后终归何处?史料众说纷纭,但当时残留的大顺军内部却讳莫如深,保持高度的沉默。如果真是被村民用锄头锄死在九宫山,凭大顺军的流寇习性,一定会对附近的村庄实施残酷报复。当时九宫山附近有数万大顺士兵,踏平九宫山不在话下。但历史上没有任何报复屠村的记载。”王子强陈述自己的观点。
“嗯,我查阅过s县程氏家谱》,上面记载程九百当时在九宫山所杀的人名叫李延,与后世编撰的史料有很大出入。”老顾说。他是地方志专家,这方面涉猎广泛。
宋文韵也认为,“阿济格一路追剿李自成,消灭了大量的大顺军队,但李自成手下仍有几十万兵力,他身边的嫡系精锐也有十万之众,要说他会落单被几个愚民弄死,几乎是笑话。”
“可是,我们得找到李自成的墓。没有过硬的证据,没办法颠覆一段历史定论,即使它漏洞百出。”王子强说。
“我翻了手头上所有的资料,都没有龙虎照这个地名的记载。”宋文韵说。
“那么大的莽山,找一个丢失名字的山谈何容易。”老顾有些丧气地说。
“我查看很多相关资料,归结在一块,勾勒出一份李自成在莽山的兵力部署草图。你看看,你是地方志专家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