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1.7(2/3)
谥号就要美得冒泡了。要达到这种成就需要莫大的本事和机缘,先假设你自小要循规蹈矩、亲恭友爱、颇有孝名,少时锦绣文章、才气纵横,科举若再有幸位列三甲之类的机构修几年书,给学子讲讲经。过得三五年,皇帝老儿若还记得你这么个人,提拔一二,人事调动给你个清贵的职位磨练三五年,那么你就算是为实现读书人心中的宏愿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接下来的二十年,你要通过高超的政治手腕站稳自己的山头立场,拉帮结派紧抓读书人和人臣的道德大义,和一帮碍你眼的老朽部堂撕名牌,在行政方面有所建树、为民造福且未撼动地主阶级的核心利益,最重要的是不要功高震到头上那条龙。
满足以上所有条件,那么恭喜你将最终走上人生的巅峰。
传统的科举官员真正敬服的就是这种出身书香门第、满腹才华、谦恭有礼、行政有方、作风廉洁、位高权重、面对圣上不卑不亢、敢于谏言、不谄媚于上的读书人,而科举前三甲则是距离实现这一伟大理想最近的基石。
那么这和娶公主有什么关系呢?因为唐后规定驸马不得入朝为官(至于汉朝科举后至唐朝覆灭前,文官地位只是一般般,武则天若生于宋朝八辈子也成不了女皇帝,定要撕个前赴后继,那状元更是没法和唐朝后的地位去比较了)
不得入朝为官
为官。
请允许我在殿上挥毫泼墨出一个大写的懵逼。
设身处地想想,你读了半辈子书,满腹经纶准备匡扶社稷赢得身前身后名,皇帝老儿居然说要你入赘去当个吃低保的闲散亲贵?这就好比你27岁获得清华大学金融系博士学位,瞅着手里央行发来的offer满心期待,某人突然就把你调到城镇事业单位吃全供去了,真是什么仇什么怨。
圣上举行科举是为国家选材,殿试既然看中你,朱笔圈了你的名字,那便是要在将来重用你,而不是拉进公主府的寝宫里传递优良基因。就算皇帝真的脑残,那帮翰林御史礼部吏部的官员也不会答应,朝廷确实是你家开得,但也不能想干嘛就干嘛啊,祖宗礼法还要不要了,还尊不尊重我们读书人了?昏君,昏君呐!(脑补三国杀配音),此事万万不可。
另一个值得说道的重要事情便是论资排辈和文人风骨了。
读书人讲究论资排辈,例如科举所考的四书五经,五经属于自选题,诗、书、礼、易、春秋,治其中一门经书即可,但治春秋的最为厉害,心里就看不起其它明经科的进士,仕途上也比他们好走很多,这就是阶层。再例如一甲那三位将来有机会位极人臣,但二甲临死能混到总督级别算你厉害,三甲若能在京城站住脚跟就是祖上青烟一丈五,考个好文凭是灰常有用的。
再举个具体例子,张居正称得上是中华历史上首屈一指的文臣,可政治生涯中还是有很多的污点被人挖出来痛骂。例如张居正竞选内阁大学士,差点未能通过,最后和冯保使了点手段,皇帝朱批一点签了同意。以清贵读书人的尿性,张居正需要谦虚慎言并义正言辞地拒绝这个入阁的机会以保文人气节,但为了把握时局机会,张居正捏着鼻子默认了皇帝的决定,被所有朝臣痛骂不要脸;张居正丧父理应丁忧三年,后来大家都知道,万历夺情不让他回家守丧,张居正被人戳着脊梁骨骂不孝子孙令祖上蒙羞。气节和名声压不住朝政大臣,张居正为了施展抱负只好走上了权臣的道路,死后被挫骨扬灰。
读书人骨头不硬,你走路都站不稳,又有何面目立足于朝堂之上,何况是一个大家都看不起的赘婿。哪怕是皇家赘婿,也是赘婿。
至于张居正当年那么牛怎么不废了万历自己当皇上?当然是礼法啊,他敢漏一点口风全中国都容不下他。
礼法不允许驸马入朝为官,一方面以免公主压不住驸马权势保护皇家尊严,另一方面也是杜绝后宫干政,这是铁律,想去踩踩,你咋不上天呢。
以文官系统和宦官、后宫撕了两千年的秉性来看,读书人与身残体缺的小人和媚视烟行的妖女为伍就是不知廉耻,还敢腆着脸娶公主,死后有何颜面见祖宗,还有没有读书人的气节了?
所以若有人在你中了状元后拉你去做驸马,几乎相当于在全天下读书人眼皮底下踩你的脸指着鼻子骂娘,要断了你的大好前途,此仇称得上不共戴天,可以恨到天荒地老、不死不休。
从另一种角度来说,每一科的进士们都是天子的门生,都是皇帝将来要用的人才,打磨保护还来不及,怎么可能会废掉进士们的前途呢?
所以赐婚状元作驸马是历史上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那么可能有人会觉得,假设就真的赐婚了,状元就是任性,就是要当皇亲国戚与世同休,不管怎么说也睡了皇帝女儿。
可公主看似尊贵,除非是历史上出了名受宠的公主,婚姻生活到了三十岁后都会进入经济拮据的状态,从小被最有钱的人养到大,维持那么大的公主府,逢年过节迎亲送礼,很快会坐吃山空,作为一个无功名在身的小白脸夫君,届时只能处处看人脸色,被嫌弃没本事那是轻的。
值得一提的是私生活问题,公主是那么好推的吗?驸马和公主是常年分居的,隔着一道宫墙,你在这头,你老婆住那一头;想过性生活,需要提前跟宫里申请,办好手续走好流程,在太监的陪同下行房,说不定还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