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花旗危局(2/3)
倍。连贝尔这种身为世界五大投行的巨无霸,都能在短短三个月内出现450亿美元的巨额亏损,那他们这些从事关联行业的金融公司,就更加缺乏抵御风险的能力了。
因为随着金融风暴的愈演愈烈,整个市场必定充满了对垃圾债券的集体看衰,一但人心转变,那么这些发行垃圾债券的公司,就必须承担整个社会的压力。
原本他们中的许多公司,就已经处于不良经营状态,即总资产和净资产的比例已经达到了警戒线水平,每年看似占有市场和营业收入都挺不错,但是这背后,却是依靠着大量的银行贷款和垃圾债券来维持的。
比如洛杉矶的一家超市集团,其每年营收超过60亿美元,净利润也高达5亿美元以上,但是在这家公司,在过去的四年里,竟然将自己旗下的加盟店从750家扩大到了2820家,这庞大的建设费用,以及扩大仓储,物流,增加雇员的成本,都转嫁到了投资者身上。
他们甚至无需动用一分公司的本金,只需要通过银行融资就能完成市场扩张,相应的,出钱的投资者得到的就是这家公司的债券,可一家净资产只有不过区区12亿美元的集团,竟然发行了40亿美元的债券总规模,而且还承担了约8亿美元的银行贷款,本息全部算上,以他们目前每年5亿美元的净利润来看,起码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全部还清。
银行在这种情况下,也会慎重的评估该集团还贷的能力,多数时候也会选择不再放贷,但是该集团为了偿还巨额的利息压力,又不得不选择继续借贷,在银行关闭了这条大门之后,他们必须通过私底下的游说,去说服某些大型的投行,来承担他们新一轮的债务融资,以避免自己出现资金链断裂从而破产的恐怖结果。
缺乏必要监督的债券市场,就成了这些经营缺乏冷静公司的提款机,只要他们能说服投行进行融资,就会有投资者挥舞着支票购买,因为在他们眼里,债券是具备转移性的,在短期内,只要眼光独到,就能大赚一笔,在风险即将降临之前,通过交易市场贩卖出去,就能有效避免亏损的出现。
上市公司,投资银行,投资者三者之间,就在这样一种微妙的平衡中各取所需,银行则提供了资金的帮助。
但是这世上真有这样的好事吗?参与进去的各方都在赚取着利润,但是利润本身必须通过实业或者炒作的手段去获取,在实业发展缓慢,炒作越炒越高,以至于没人愿意继续进场接盘的情况下,泡沫爆炸了!
整个华尔街一片风声鹤唳,他们都知道,现在是自救的时候了,谁能在这场风暴中率先摘清自己的风险,那么反过来就能快速壮大自己的实力,去吞并那些原本和自己竞争的对手,从而在金融危机结束后,一跃成为整个市场的决策者。
“银行已经自身难保了,摩根大通还稍微好一些,他们通过大量的转手,已经将自己手里持有的大约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垃圾债券转嫁到了普通投资者身上。但是这种提前动作,需要精准的预判,不然就会出现短期内账面巨额亏损,他们同样对投资者不好交代。”李牧白继续说道。
“但是花旗集团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虽然声称自己只有大约不到62亿美元的垃圾债券,但是他们却忽略了自己手中掌握的大约十倍于此的不良贷款,如果这个地雷被引爆,或许整个花旗,乃至于整个美国银行业,都会遭到不可抹平的伤害。”
“是啊,当垃圾债券一文不值的时候,那些依靠继续发行垃圾债券来偿还之前欠下债务的公司,就会出现一个可怕的情况,资金链的断裂会迫使他们被迫申请破产保护。最可怕的事情要发生了,债务压垮了正常经营的公司,银行的贷款出现坏死,巨额的亏损会导致银行信用破产,大量的储户会涌入银行,取走自己的存款,然后整个联邦,整个世界都会出现可怕的灾难。”格鲁布的脑海里顿时浮现了一副悲惨的世界图。
几乎不用去想,他都能知道,一场新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已经迫在眉睫了,在这场经济的寒冬之中,最后又有几家公司能够笑到最后呢?
不过还好,运通公司肯定能够平安无恙,因为现在风暴才刚开始,他们还有一定的时间,去处理手里的债券炸弹,哪怕拼着巨额亏损,也要赶在它们彻底变成一堆废纸之前,解决掉。
“综合我上面所说,花旗集团实际上已经处在了一个十分不利的地位,因为他们之前你说奉行的风险投资理论,在短期内看,的确有助于花旗快速发展,并顺利赶超摩根大通,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务公司,但是危机也在同一时刻埋下,那就是花旗集团今年将出现账面经营的巨额亏损,根据初步测算,花旗集团前八个月里,累计经营净利润为223亿美元,但是在不良贷款和垃圾债券上,亏损额度已经达到了40多亿美元,其中包括近19亿美元的贷款坏死,和20多亿美元的债券贬值。”
李牧白继续在屏幕上点点画画,最终勾勒出一副骇人听闻的数据图来,“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加剧,花旗集团实际已经含了不良贷款,垃圾债券的近700亿美元的债务,如果在半年之内不能立即转手,那么第三第四季度,花旗将承担超过150亿美元以上的巨额亏损,在明年的上半年,危机将会到达顶点,虽然他们还有时间去补救,但是已经不太可能挽回这么一大笔收入了。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