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婚事(1/2)
婚礼的时间确定后,其他都是细枝末节。因为路途遥远,送亲这个环节到时候可能只会来几个兄弟——总不能七大姑八大姨的的都来,还要不要活了?就算是所有的亲兄弟姐们也不可能全部都来,杨老汉的意思,到时候就由两个哥哥送过来,这也是应有之义。
周大姐一口答应了。她不像小贝他们觉得麻烦,想就两个人一起两边办个酒就行。白云县那边有叔叔,作为男方的家长接亲是一点问题没有的。到了浦海这边,总不能新娘子就一个人吧?孩子们想问题就是不周到,到时候叫人家亲戚朋友怎么看,女方家里没人了么?
至于其他的婚房、彩礼、嫁妆等等,就不一一赘述了。这么远总不能大件小件的运过来,虽然杨老汉早就给小妹看好了木材,计划好了打造的家具等,可是架不住小妹一口气跑这么远。因此双方说定,到时候“钱来钱往”就好,男方准备婚房,不要彩礼,女方大不了就是“压箱底”的钱多一些而已。
其实小妹早就跟自己说好了,她手里有钱,和小周的公司你也都有股份,不用家里出钱。杨老汉十分不以为然,女儿手里的钱是女儿的,家里出的嫁妆则是家人的心意。现在说不定大家加起来都没有小妹多,那又如何?
杨家人都讲良心。想想小妹没有回来的时候,大家过的是什么日子?现在过的是什么日子?老大家里以前孩子多,吃饭都要算计着米,现在好了,做了什么“代理”,每个月固定都有几百元的收入,还没有以前那么累,老大两口子这都长胖了!
老二、老幺家的新房子也都造起来了,以前就靠土里刨食,老二过得比谁都苦。现在他有手艺,种田也是一把好手,利用空闲时间随便划拉一下,一个月也是好几百,没看见老二媳妇现在都不怎么挨打了吗?(他选择性的遗忘了自己生病时候的事了。)两个小的也是看得见的越来越精神了。
老幺就更不用说,他现在是没钱,还在读书呢!可是到时候准得吵着要送亲,要说感情深厚,那家里除了他就没别人,新房子还在造的时候他就说了,将来房子有小妹的一份,等弄好了让她搬进去住。
这也没啥。过好年办好婚礼启泰就要去上学了,偌大的一个新房子总不能让三儿媳妇一个人住吧!反正小妹和他们感情最好,还在一起上班,到时候在那边出嫁,也没有问题。他也出不起别的,就出房子吧!
如今杨老汉手上也有两个钱了。年前小妹出钱盖房子,精打细算下来还没用完,更别提小妹时不时的还给一点“红利”,说是帮他在合作社入的股,以后每年都有。他也不去深究,反正女儿孝顺变着法儿的给自己,自己就替孩子收着,这不,出嫁的时候压箱底也能厚实一些不是?
本来两家要商量的,是家具有几只脚,自行车、缝纫机、手表等琐事。说好了不办嫁妆,也不送聘礼,周大姐还是慎重的跟杨老汉承诺,将来家里这些该添置的全部都会添置,绝对不会让小杨受委屈。
笑话!周大姐说这话可有的是底气。周品正别的不说,绝对是既不差钱又路子广,没看见别人都眼巴巴的看着想从他这里弄点进口的好东西?按照他对小杨的这股子热乎劲,别说这些传统的“老三样”,就算再金贵,在稀奇的东西他也能弄来、这会子她说这些话不过是应景,让杨老汉高兴高兴。
这时周大姐还不知道,小弟已经打定主意,弄个大套的商品房,全部按照最好的装修,提前和黄智义预定好了目前最高档的家电等,想搞个大的惊喜出来。就光现在周家的房子,她都感觉已经够好了,在杨家人面前说话很有面子。
杨老汉听了男方的表态,果然“朕心甚慰”。小周是小周,他家人是家人,代表的意义当然不一样。他要的不是什么“三金”,“四件”,主要是看态度。小周当然是恨不得掏心掏肺的对小妹好,但是他的家人这么表态,说明是认可了小妹,哪怕到时候花的还是小周的钱,有什么关系呢?
大家在一派其乐融融,和谐友好的气氛商议着关于婚事的点点滴滴,不知不觉这顿饭都吃了两个钟头了。彼此的感觉都还不错,周大姐认为杨家人很有知识,根本不像传说中的那样“狮子大开口”,杨父甚至主动说了不要嫁妆。杨老汉则认为周家姐姐很大气,条件都摆出来,绝对没有敷衍轻视的意思。
按照这样的氛围,今天的会面也算是一个完美的结局。坏就坏在大家谈性正浓(都是家中的老幺,大家对婚事难免有些看重,希望不要出篓子),把楼上的周母遗忘了。
本来她就是装病,出于面子肯定不能在中途又下来。可是早上气得没吃下饭,中午客人不走,孩子们也不记得送饭上来(不是你自己说不吃的吗!)把老太婆饿得头晕眼花,整个人都不好了。
她平时身体健壮,饭量本来就大。这都下午一点多了,今天还滴米未进呢!能受得了吗?这又气又饿,还听着楼下的“欢声笑语”,闻着缭缭饭菜香气,她是越想越委屈。
自己容易嘛!丈夫早早的就去了,剩下自己一个人带着小儿子相依为命。偏偏又管不住他,不知道犯了多少愁,担了多少心。这也就算了,连人生大事也不听自己的意见,自说自话就找了个外地人,还堂而皇之的带回来了!
不知道自己最看不起的就是外地人吗?平时街坊间牛是怎么吹的?是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